美文网首页
新高考作文分析

新高考作文分析

作者: 素履之往矣 | 来源:发表于2023-02-22 23:27 被阅读0次

今天我们看到三份比较有价值意义的模拟卷,我们也能从中看出其所透露的一些变革性因素。以下以作文部分为例,谈一谈三份卷子的作文所透露出的一些消息:

①作文题干的篇幅较之前大幅缩短:篇幅缩短意味着开放性的扩大,与2022年新高考长篇累牍的叙述不同,这三道题篇幅都很短,在客观上加大了思考难度,不再如以往要求“改写”甚至直接抛出既定立意。其中,以吉林模拟为最,“大道至简”与“博大精深”之间的矛盾清晰陈列,不曲折婉转、故作扭捏,不在文字游戏上下工夫。黑龙江的作文题也比较地宏阔,概括来说也就是“道理”之辩,笔者已经在不少模拟卷中多次发现此类作文,如:闻道百,寄余生——2023届鄂东南高三期中考作文深度解析。因此,对这类母题性的问题,就需要尽可能深入地予以发掘。安徽和云南的试题在形式上有创新之处,将作文与阅读珠联璧合,首尾遥相呼应,有一唱三叹之效,其旨在考查学生对“伟大”与“渺小”、“激越”与“从容”的认识,洞见烛照人生的意义。

②作文内涵及深度的局部沉潜:四个省份虽都原为老高考,但却能够积极求变,适应思辨化的大框架,值得赞赏。当然,在出题上也存在题材或矛盾单一的问题,难度不会特别大,仅单单从某二者的二元对立入局并不具有特别震撼的思辨力,甚至也容易形成某种“先A后B,A与B相谐”或基础性的“起承转合”的套路,在这一点上,上海卷“所有重要的东西在很早以前就提到过了”这类试题更具有思辨艺术,也隐含了对“文字游戏”抽丝剥茧的语言能力考查。因此,如果仍单一地二元对立,或如同2022年新高考一卷和全国甲卷一样三元统一的模型恐怕仍会陷入“套作”“套路化”的窠臼。不过,总体而言,三份作文还是有进步的。

③形式上的缺陷性:俗话说“字数越少,事情越大”,但在作文上其实也未必如此。总体来说,一道具有很强思辨性的题目大多以简练的语言为主,但仍需要有语言的艺术和魅力,并非单纯罗列二律背反的事物,其旨意也极其容易陷入“金钱是否是万恶之源”之类的辩题,人为的赋魅表露得过于明显,导致考生极其容易把握症结,难度偏低。同时,一道思辨性的作文不仅需要语言的艺术,更需要具有多元领域的探索和发掘,而并非过于直白地质问单一领域或单一环节。如吉林卷直接问“简约”与“繁复”,所涉及的面就窄了。只有那种将不同领域、不同环节的思考熔铸于一炉,并合理运用语言的艺术,才能使题目在更新颖的同时具有丰富的指涉和内蕴,并导向一种关乎人性的、哲理的、人生意义的终极关怀。

④与近日新高考一卷等省份大规模“趋红”作文之比较:近日,我们会发现南通、深圳、杭州、温州等市的联考模拟作文有“趋红”倾向,大体上也与某一些小道消息有关,这不免呈现出了一种“交换”与“倒置”的滑稽效果。不过,总体而言,这样的做法也是有利的,能够很好地解决以往考生只训练某一类或某一种题型的作文,更能够让考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应万变。但是,正如公众号此前强调的,“红色”作文并不是“思辨”的公敌,“思辨作文”一定不思辨,只要这一作文不是决然的某种立场上的背反,也都有商量的余地,只不过这种余地偏小一些。面对红色类型的作文,我们依然可以利用虚化攻击、弱化背景、扩大缩小、定义诠释等手法虚与委蛇。

综上所述,三套卷子是一次创新的尝试,但仍不够彻底。当然,作文之道,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最重要的还应当是学生的反馈情况以及打分实践,我们有理由期待更为完善的模拟卷作文和更为完善的高考作文的出现——无论是出题实践还是写作实践都是一个永无止尽的追求和打磨的过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高考作文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rz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