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始于事亲,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世俗评价的标准就是将一个人的功与果归功于生养他的父母或者“家人”,往往忽视了来自于其自身的努力,或许这是因为传统的家族观念导致的,所谓光宗耀祖,扬名立万。久而久之,有些大人们为了教养出有出息的孩子,面子也便成为了一把枷锁,令人不堪重负。
一直在说的原生家庭的问题,无非是孩子被禁锢在了“孝”和“顺”这两个字上。今天特意在B站等一些互联网社交平台上搜寻了一些相关字眼,每个被原生家庭所伤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对自己目前的人生充满不满,被支配、管控者的人生,以爱之名、以家人之名、以为了你好之名……也许是无意识地操纵,却最易伤了亲人的情分。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了千余年的洗礼之后,糟粕并没有完全铲除,甚至出现了新的糟粕,所以这也就说明没有任何一件事物是完全正确的,只能说是在某一历史阶段他恰巧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就好比马克思所说没有绝对的真理,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所以,中国的孝文化历经沧桑,却依旧有不少人之学习到了其中的糟粕。我认为孝顺是有条件的,重点在于“敬”的态度,核心在于为人父母应尽的本分是否尽到(不只是生和养,还在于爱和教),如果父母的本分没有尽到,那么便无怪乎孩子不讲什么“情分”,尤其不少父母要求孩子对其言听计从(注意这是指不合乎规矩的说教),倘若这样,那为何不制造个没有感情、只认指令的机器人,也不用大言不惭曰:逆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