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偷懒,我有理
这份职场指南,让你和90%的人拉开差距...

这份职场指南,让你和90%的人拉开差距...

作者: 海滇银 | 来源:发表于2017-10-25 17:38 被阅读33次

    在过去4年里,我自己做过项目创过业,进入过一个大公司内部参与过一个所谓 “战略级” 的项目,也到创业公司扮演过一个产品合伙人的角色,前前后后跟过4个老板,带过几十号人,这几年下来,我有一个特别深刻的感受:

    “假如一个问题,你自己都没有想清楚它的根本逻辑和解决路径,就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努力可以全面摆平和搞定这件事,这往往是不现实的,一点也不靠谱。甚至,不客气点讲,这样的心理,其实是一种推卸责任式的不负责的心理。”

    举一个例子:某考研党,每天5点起床,背英语单词看政治看专业课上培训班,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十几个小时,每天就睡5个小时。这个叫做战术上的勤奋。然后你问这个考研党,你为啥要考研呀,考上研之后打算怎么做呀?然后考研学霸微微一笑,说:我也不知道为啥考研,我妈让我考的,考上研之后我也不知道干嘛,大概考博吧。这个叫做战略上的懒惰。

    战略上勤快而战术上懒惰——我们说这个叫做“眼高而手低”。

    战术上勤快而战略上懒惰——我们通常形容为“优秀而无用”。

    自己最基本的战略都没思考过,就开始投入到勤奋的工作中,过了几年发现自己干不动了,结果也没爬上去,而且还成为了一个螺丝钉也出不去了,你不失败谁失败?

    记住,人最大的成本是决策成本,或者说是因为决策不当而造成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选择比勤奋更重要,做正确的事儿比正确的做事儿更重要。

    那么,在工作中究竟如何正确、高效、合理地偷懒,节省宝贵的时间?

    以下都是我个人的经验之谈,贡献出来希望对职场中人有所益处。

    1. 用俯瞰一生的高度去看清自己和工作的方向

    现在请你合上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心中最渴望的美好的未来生活,之后将这种生活用文字详细地描述出来。这就是你的生活目标,也是你的长远目标。所谓的效率并不是让你一到办公室,就马上埋头处理各项工作,更好的方法是自我审视,处理一天的工作之前,先确定自己的方向是否是正确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现在做的事究竟是否有利于这个方向。倘若方向错了,那么行军越久,将会离胜利越远。

    2. 目标拆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目标都是通过无数小目标的成功铺垫、积累而成的。

    只有认识了问题,找对方法,确定了努力的方向,带着问题去工作,设定计划拆分目标来一步一步地减小差距,你的效率才是最高的。你才会成功。

    3. 为制约因素松绑

    学生时代,如果你计划数学应该考130分,而现在的成绩只能考100分,那么你就要分析试卷看哪些题型有待提高,制定针对不同的薄弱点的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加强练习。

    职场上,一天初始,快速浏览自己的待办清单和日程表,如果让你快速给手头上所有的工作,按优先级排序,你会怎么做?

    著名的时间管理理论四象限原则告诉我们:把所有工作按照「重要性」和「紧急度」划分,在「重要且紧急」象限中的事情,就是最需要优先解决的。

    问题在于,客观事实和主观感受让我们很容易知道事情的紧急性,但重要性却没那么容易划分。我自己的做法,是把每一项工作,按照「复杂度」和「困难度」来进行划分。

    这样讲比较抽象。举个例子:

    想象一个城市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一辆小轿车在早高峰期从城市这头到另一头,它最有可能堵在哪些地方?

    第一个,必然是交通枢纽。也就是上班便捷度与人口密度(住房密度)交汇的点。来自四面八方的车或者人,全部挤在这里,这是最容易造成拥堵的地方。

    第二个呢?肯定是商业区、学校,这种高人口密集度的闹区。这里人员较多,可能有些红绿灯时间过长或不合理设计,或者经常有一些小商贩和黑车拉客占着路子两边,降低车速,所以一到下班或者放学,必然人满为患。

    这其实就是「复杂度」和「困难度」。复杂度,指的是同样的输入,所需要的操作次数。或者说有多少条项目路径,交汇在这个任务。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不完成,会有多少人需要等你。

    这种任务必然是要优先完成的。高复杂度的任务,往往是项目中的关键路径。如果不完成,影响的不只是你一个人,往往整个项目都会受波及。

    在 TOC 理论中,这样的任务就称为整个项目的「制约因素」。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它们松绑。困难度,指的则是,完成这个任务,本身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为什么要优先完成高困难度的任务呢?非常简单,因为在一个项目中,能够拉开差距的,能够跟竞争对手有所区隔的,不是那些毫无难度谁都能完成的小事,而是这些高困难度的任务节点。

    这几个节点,做到60分,80分,100分,所体现出来的差距,可能是天差地别。

    4.  让任务交付人「安心」

    很多职场新手在汇报任务进度的时候,会在写邮件的时候写一个诸如此类的东西:“XXX,XXXX工作已完成,请及时查收。收到请回复!”

    然后甩一坨文档PPT之类,就不考虑人家下载打开很烦吗?完全可以把附件里面的重点内容贴到正文里,方便别人快速浏览,有需要的再下载附件方便查看详细部分。像一个产品经理一样,时时刻刻注意跟你交互的每一个人的用户体验,是起码的职业精神。

    很多时候,当老板(或者客户)向我们催要工作进度时,他们要的是什么?真的是要我们加班加点尽快做出来吗?

    其实未必。你会发现,即使你加班加点赶出来了,交给他,他多半也不会立刻看 —— 因为还有一堆会议和琐事要处理。很可能,你周一提交的汇报,到了周四他才有进一步的指示给你。

    你可能会犯嘀咕:既然如此,那周三交不也行吗?干嘛要一直催?其实,很多时候,老板催进度,他想要的,只是一种「安心」的感觉。

    他需要确认:整个项目是有进度的,是在进行中的,没有停滞不前,你没有在怠工。明白了吧。真正非常赶的任务,是极少数的 —— 如果真的很赶,老板一定会再三跟你确认截止时间,而且这个截止时间通常是当天。

    因为,老板也会拖啊。其他大多数工作,你只需要让他安心就可以了。如何才能让老板安心呢?最简单的原则,就是保证,每次汇报时,每次老板问你进度时,你都能讲出新的东西 —— 而不是「还没做完」或者「很快就好」。

    这个新的东西,可能是一些小的进展,可能是一些尝试,可能是新的进度,等等。

    总而言之,你需要让老板知道的是:项目正在顺利进行,请您放心。掌握了这一点,你就可以不用再急着赶工了。

    这个新的东西,可能是一些小的进展,可能是一些尝试,可能是新的进度,等等。

    总而言之,你需要让老板知道的是:项目正在顺利进行,请您放心。掌握了这一点,你就可以不用再急着赶工了。

    5.  利用 Deadline,清空大脑

    很多人的「忙」,其实不是忙于工作,而是忙于烦恼。烦恼什么呢?今天还有这么多事情没做,明天还有一大堆东西,后天,下周,下下周……感觉自己的未来一片灰暗。

    当我们大脑中存放了太多负担,这些负担,就会造成认知盈余 —— 它们会压缩我们的大脑空间,从而影响我们投入工作的精力。

    简而言之,这些对未来的担忧,就是我们大脑中的垃圾文件。它们会拖慢大脑的运行速度。

    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我采用的办法,是采用减法思维,倒推 deadline,并将已经安排的事务清出大脑,以此来掌控自己的思维。

    用一个例子来说明。首先,我会计算出自己每天「能够用于工作」的实际时间。这里的时间,是去除了吃饭、通勤、休息、放松,以及偶尔的开小差之后,一切能用于产出的时间。

    如何计算呢?建议用记事本或便签,当自己切换状态时,迅速记一下当前时间 —— 比如,打开浏览器看起了网页,记一下;重新回到PPT做方案,再记一下。等等。

    通过这样的操作,你就会发现,自己每天实际的工作时间,其实很可能只有3-4个小时。

    这就是你「一天」里,真正的有效时间。然后,当我接到一个任务时,把它放在最晚的开始时间。

    假设我平均每天的有效时间,是 4 小时。现在我接到一个约稿,估测需要 6 小时,而约定的截稿日期是下周三中午 12 点。

    下周三中午 12 点,减去 6 小时,刚好是下周二早晨。那么,我就会把这个约稿,安排到下周二早晨,把它写进 Todo List。

    接着,直到这个时间点为止,在此之前,不去想它。

    当到了下周二,起床,我看一下当天的 Todo List,就会知道,有一个优先级非常高的约稿,需要马上着手去做。否则,就会拖延过 deadline。

    这就可以保证让自己用最集中的状态,去全力以赴把这个任务做好。

    与此同时,这段预定用于解决任务的时间,就被「锁定」了。如果我再接到另一个约稿,同样是周三截稿,我就得考虑放到下周一去做 —— 因为下周二已经没有空位了。

    就是这么简单。

    但这个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你的效率。尤其可以防止你,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忧虑、思索、准备、瞻前顾后上面。

    实际上,观察一下自己,你会发现,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这些边边角角和无谓的情绪波动上 —— 而它们对完成任务来说,是无关紧要的。

    你要做的,是等到时机成熟,坐下,全力以赴,开工,完成,一气呵成。最后补充一点。如果这项任务有一定难度 —— 比如接到的任务,主题不太熟悉,没法一气呵成完成,怎么办?

    我会先通读一遍任务要求,列出几个问题,写成清单,记入手机,在碎片时间里,或者需要转换思维、放松大脑时,用来思考。

    然后,等到原定的开始时间(比如下周二早晨),无论得出了什么结论,都停下来,立刻切换成「执行」状态,集中注意力开工。

    不要花时间去忧虑、烦恼,也不要一直拖着不做,你要做的是:该思考的时候思考,该执行的时候执行。严格按照自己的规划来。

    能控制自己思维的人,效率都不会太差。完成以上几点,你已经超过了职场上80%的人。如果想更进一步,可以参考以下经验。

    1.  建立信息库和标准模版:

    我敢保证,你每天的日常工作和学习当中,一定有许多时间,浪费在来回搜寻信息上面。

    如果你经常有这样的困扰,那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建立一个专属的信息库。

    在笔记软件里,按照你负责的项目,新建一个笔记本。然后,所有跟这个项目相关的一切信息,都可以放进这个笔记本,再起一个易于辨认的名字即可。

    另外对于有共性的事物,采用模版化的模板,需要使用的时候从Evernote里拷贝黏贴过来即可。对于一些重要的项目,在模版回复的基础上可以再增加一些个性化的信息。

    2.  学会描述你的工作

    在职场中,要做一个懂得邀功的人,要适时的让别人看到自己为公司所做的贡献。鞠躬尽瘁却不懂得汇报的人,很难让人看到你的努力。时间久了,本身忙得晕头转向,别人还以为你什么的没有做,简直委屈。

    古往今来,许多古人总是将淡泊名利视为君子之举。诸葛亮曾教导儿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但混迹职场不同于做人,自己的努力不该被自己的沉默所掩盖。

    适时的展示自己的功绩,有利于别人看到自己对工作的态度。评价一个人是否有用武之地,主要看他做了什么,而一家公司对于员工的评价来自于员工为公司做了什么。虽然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如果你不会自体发光,还不会邀功建功,那早晚被别人替代。

    3. 利学会使用Blog,公开一些你需要不断重复跟人将的话

    比如你的工作方法,你对一些热门方向的看法,你的核心技能,任何你认为需要大家知道的相关信息都可以发布在这里。另外也要学会用微博,在更大范围内传播你的工作理念和核心技能,推销你的个人品牌。

    使你变得更值钱的,不是勤奋,而是你的稀缺性。你掌握的技能越深入,越稀缺,越供不应求,越难以被他人取代,你的时间就越值钱。

    4. 请比你有钱且大方的人吃饭

    可能你会奇怪,为什么不是请比你有经验的人吃饭,请教职场经验。因为,有经验不代表人家会告诉你。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下,一起吃完饭,经济条件比你差的人会觉得你结账是理所应当的。而比你有钱的反而会记得你结了本来应该是他结的帐(太拗口了),会觉得这人还真不错,会在以后可能的时候给你更多。况且,有钱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5. 学会利用资源

    我们工作中都是有各种资源的:百度、谷歌、专业论坛、图书馆,老师、同学、同事、朋友、合作伙伴等等。

    我建议职场新人们,时不时的盘点一下自己的资源,然后抽空好好的维护这些资源,学会利用资源。譬如业务上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到淘宝搜索相关服务(万能的淘宝无所不有),然后冒充客户虚心追问,比百度时效性和效率都要好,我经常这么干。

    比如让很多人抓狂的社保和公积金,养老保险需要交多少年?交不够怎么办?转移城市了怎么办?再次转移城市了怎么办?转移城市会不会影响以后的退休金额度?公积金怎么贷款?怎么取?怎么跨城市转移?公积金只能转移个人部分还是全部可以转?本地的政策是怎样的?一大串问题让人摸不着头脑,百度出来的很多内容都过时了,或者因为发文者不专业而错误百出,但到淘宝上问一下,没多会就把这个复杂问题弄清楚了,效率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花钱买服务不可耻。记住,职场上只讲效率和结果。没有人在意你的过程为你的错误买单。

    6. 拥有个人的深度学习(工作)技巧

    人的注意力资源是稀缺的,也是容易疲倦的。要学会制造自己安逸的时光。

    明确在何处工作、工作时间多长,明确工作开始后的原则,比如不准使用任何网络,或者每隔30分钟设定必须完成的目标。同时你还要思考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比如可以从一杯咖啡开始。

    最关键:戴上你的耳机。尽快从浮浅工作模式切换到深度工作模式。

    这很棒,你会越来越沉醉于此。不必介意其它人的想法。人们,出于某种原因,会觉得打扰一个戴耳机的人更有负罪感。大多时候人们会走到你面前、跟你说话、注意到你戴的耳机、然后用很夸张的嘴型道歉、走开。这个好处是,大多时候人们跟你说话并不是真的有什么事情,而另一些时候,他们完全可以给你发邮件,而你可以稍晚统一处理。所以你不需要听外部的任何事情,甚至耳机的另一头也不需要连任何东西。

    最后,借用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男一和男二的对话做个结尾。挺喜欢这个故事的。

    我惊诧地注视永泽的脸。“在我看来,世人都在辛辛苦苦地努力工作啊。难道我的看法错了?”

    “那不叫努力,只是劳动而已。”永泽简扼地说。

    “我所说的努力不是这样。所谓的努力,应该要有主题,更要有目标。”

    “你的意思是,像你决定就业了,在其他人还在发呆时,你已开始学西班牙语之类?”

    “正是如此。到了春天,我就可以完全掌握西班牙语了。英语、德语、法语我都懂了,意大利语也差不多通了。你想这些不努力可以达到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份职场指南,让你和90%的人拉开差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wq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