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诗评:斗诗篇》记叙了茉莉和阎焰馆长以诗会友的日常斗诗现场。生活就像电视连续剧,接下来出场的是悼念诗。
《雨中弔袁督师衣冠冢》
凄风肃杀叶拂面,岭南秋冷心中寒。
躬立枯冢人常祭,英魂永留山海关。
旧居故土花带红,心香一瓣慰忠灵。
池泪碧水深无底,君骨如山岁岁青。
阎焰的这篇悼念诗《雨中弔袁督师衣冠冢》表达了诗人对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的缅怀之情。诗人在冷秋时节“躬立枯冢”回想:1630年9月22日,46岁的袁崇焕被押送刑场凌迟处死,京城数万百姓围观。刽子手刚割下一块肉,就被百姓抢去生吃。当剖开肠胃时,百姓更是群起抢之,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边吃边唾骂。袁崇焕的骨头,也被百姓用刀斧砸得粉碎。想至此处诗人站在东莞袁督师的衣冠冢前顿觉“岭南秋冷心中寒”,可叹袁崇焕弃笔从戎,从文人变成蓟辽督师,一生为国,到头来竟然是这般惨不忍睹的结局。无论是“凄风肃杀叶拂面”还是“池泪碧水深无底”都有强烈的悲愤情绪感染读者,他的这首七言律诗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有异曲同工之妙。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季明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其父与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共同效忠王室。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文字排布时疏时密,情绪激越的地方,行书直接变成了草书。写错的地方便随手涂去,墨干了也不管不顾,全文多次出现枯笔,更让人感到悲壮苍凉。“父陷子死”四字,杀笔狠重,收笔迅捷,可见颜真卿的哀愤之情到了最强点。
两篇作品同样是表达悲愤,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之处在于对忠义遭遇残忍对待的悲痛叹息,不同在于阎焰视袁公为友、颜真卿更多了层是对亲人遇难的痛彻心扉。
《东莞拜谒袁督师衣冠冢》
外患清军诽勾连,内忧魏贼心底寒。
凌迟连坐袁公冤,忠良魂归山海关。
风萧萧兮岭南寒,将军去兮铠甲还。
落红本是无情物,嫣落碧水照衷胆。
茉莉的这首《东莞拜谒袁督师衣冠冢》一韵到底,四平八稳,看上去如明代宫廷画一样工整华丽,但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相比起来少了份颜真卿与阎焰为亲为友蒙受冤屈的悲愤情绪。宋朝严羽《沧浪诗语·诗法》云:“意贵透澈,不可隔靴搔痒。”茉莉看到阎焰珠玉在前,也直接表达对“凌迟连坐袁公冤”的同情、“忠良魂归山海关”的惋惜之意,但和颜、阎二位悲愤情绪表达的手劲力道相比明显欠火候,所以此番斗诗茉莉输的心服口服。虽然明知必输无疑,但真诚拜谒同样彰显“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是吗?何况还能“嫣落碧水照衷胆”。
朋友,如果是你,悼念诗会如何书写呢?像茉莉写的那样理智沉稳,还是像颜真卿、阎焰那样情透纸背、直指人心?
参阅:绝世国宝颜真卿《祭侄文稿》离台赴日展出|“父陷子死”正气歌与“何处香丘”葬花吟(茉莉讲古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