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4400/2fe36282b7bf20da.jpg)
第一章 为什么悟道的是王阳明?
新学的初实践和理论阐述(从“新朋友和新敌人”到“贵人王琼”部分)
主要内容
这一部分讲的是王阳明悟道后,在龙场招收弟子宣传思想,后被贵州府的官员推荐被重新启用的经历。同时也阐释了王阳明的心学与朱熹的理学,佛家禅修的关系和区别。
王阳明认为宇宙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世事也在变幻,不变的是人的良知。有弟子问王阳明如何将朱熹的外求格物与静坐内思相结合。王阳明给出了4点方法。
一是立志,就是打定主意,下定决心去做圣贤。二是勤学,通过努力学习知识,提升品格。三是改过,有错就要改,绝不姑息。四是善,则也就是朋友之间要以责备的方式劝善。
王阳明从“知行”的角度说明了他和朱熹陆九渊的不同。他认为朱熹是通过经书得到天理,然后进行实行。陆九渊是通过静坐得到天理,然后去实行。两个人的方式上都将“知行”进行了前后排序。而自己强调的是“知行合一。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成果。”虽然他也提倡静坐,他认为静坐是为了使人避免心浮气躁,是为了静思,而不是闭门造车,凭空想象。
他还解释自己的心学与苦禅不同。王阳明指出心学是一门要人去外面建功立业的学说,而佛学是龟缩避世的学说。佛学讲究四大皆空,忘却凡尘也就舍弃了心中“仁孝”的良知。
对于功名利禄的心是否是人欲这个问题。王阳明给出的答案是,要看他是否被你请来的,还是他主动找你的内心强大的人心如明镜,来了就照去了也不留。
这也反映在王阳明的为官之道上。在中国,古代官员的生杀大权是掌握在皇上和他的上级手中。所以古代的官员只重视处理好“忠”,也就是效忠皇上和他的长官,而不考虑如何对百姓负责。王阳明更遵从他的内心,认为关爱百姓才是父母官的本职。所以在庐陵县任职时,处处为百姓着想。后结识了贵人王琼,得到了南赣巡抚的机会。
个人收获
读了这段关于心学理论的阐述后,我理解了为什么一个古人的理论会在当今时代被推崇。因为它与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有相似之处。拿我们比较熟悉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进行解释会比较好理解。
王阳明认为人性本善,所以我们大可无所顾忌的追求本心,也就是心学中的“心即理”。我们还要坦然的接受外部环境对我们的磨练,通过实践增强品德,也就是心学中的“事上练”。然后才能达到“致良知”的境界。个人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反哺给认识,从而提升人的境界。”
用来自省的一段话,也送给键盘侠们。
用言语诋毁他人,这种诋毁是肤浅的。若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是夸夸其谈,虚度光阴,浪费时日,这就是在诽谤自己。
在观点上无需与他人争执对错,要把握本心的想法,靠“事上练”来加以自我修正。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该通过别人的评价来寻求自我价值。“心即理”要多听听来自内心的声音,不要被外部世界轻易动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