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自出生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着,也跟奶奶最亲,爷爷奶奶也是最疼爱她,虽说不上溺爱但是各方面都是做了充足的保护。现在将近两岁了,发现孩子的性格和身上的一些毛病,让我有些担忧。
丫头性格的本性是很活泼的,这种性格的孩子探索欲是比较强的,而且正好也是处于两岁这个对外界充满好奇的年龄段。但是带孩子去外面玩耍,发现她对探索外界兴趣索然,表现出胆小害怕的样子,这与在家叱咤的小魔女完全不一样。
吃饭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丫头对吃饭不仅表现出没有兴趣,而且还比较抗拒。每次吃饭都是件费力的巨大工程,需要用各种东西哄,趁她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才能喂上几口。
性格非常的急躁,稍有不如意就尖叫,发脾气乱扔东西,要吃奶必须立马吃,否则就哭,没有一点点的耐心。
女儿的种种表现,让我觉得头疼的同时也非常的担忧,担心对她以后的成长和人生不利。平常孩子是公公婆婆带,因为孩子经常不在身边,也为了避免两辈人之间因为孩子教育的意见而产生矛盾,所以孩子习惯的养成我很少插手过问。
孩子出现以上的问题,简单分析了下原因:
一、过度保护,阻碍了孩子探索外界的兴趣发展。爷爷奶奶对孙女的保护是相当到位的,丫头学走路没摔过一次,极少生病,发烧也是屈指可数的两三次。这一点不得不承认,发自内心的感谢老人对孩子照顾的用心。但是孩子只要有一次磕哪碰哪,爷爷奶奶绝不会让她再去同一个地方,被蚊子咬了一下,就不再让晚上去广场玩耍,不让去儿童游乐场,不会再让她尝试曾经失败的。这是我觉得不合适的地方,探索本是尝试的过程,有可能失败也有可能成功,家长的职责是保护孩子,为孩子分辨出危险的东西,并且远离。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将一切曾经尝试失败的东西都否定,让她远离一切。如果这样,孩子还有什么可玩有什么可以去的地方?只在家中玩耍,与温室的花朵有何区别?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勇敢的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培养出自信。
二、对于孩子的要求响应过快。孩子的要求可以满足她,但是可以慢慢的来,不要过于着急,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忍不住立马满足她,这就给孩子造成了一种错觉,只要我想要的,我可以通过哭和尖叫立马得到。生活需要慢下来,教育孩子也需要慢下来,耐下心,有章有法有节奏。
三、担心孩子吃不好又担心孩子吃饭拿不稳乱撒乱抓,于是代替孩子喂饭,但是孩子不配合,只能通过别的方式来吸引孩子吃饭的注意力。丫头在16个月的时候对自己吃饭开始有了兴趣,但是拿不稳勺子,饭撒的到处是,自己吃饭一开始需要的时间比较长,爷爷担心饭凉了,另外孩子脾气急,抓不好勺子会发脾气,大人也是为了省心省事,如果丫头想着自己吃,没一会功夫爷爷奶奶也就看不下去,夺了孩子的勺子来喂,种种因素导致由大人喂。23个月丫头回到我身边时,孩子对吃饭仍然表现出没有兴趣,对自己吃饭更失去了兴趣。这一点让我痛心,失去了一次培养孩子吃饭兴趣的绝好机会。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批判老人带孩子,他们将几个儿子养育大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会给初为人父母的我们极大的帮助和指导。但是老人的成长环境与现在相差太多,他们当年吃过的苦犯过的错,不想在孙子辈的教育中重蹈覆辙,这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教育孩子的事情上,我们不能过于保护和溺爱,当年年轻时教育孩子的错,其实不是错,正因为年轻人的放手鼓励了孩子去探索,有勇气去探索。正因为年轻父母的严厉,孩子才懂得了规矩并且遵守。
所以教育孩子,年轻父母有自己的优势,不应全信老人的方式和教育思维,想想我们当年是怎么养大的,现在不也是身心健全的人吗?但是为了避免两辈人的教育观念冲突,从家庭和睦方面考虑,最好绕开老人的羁绊。
孩子的成长也就那十几年,前几年的成长尤其快,多花些时间陪陪他们,培养他们受益一生的良好习惯,性格,价值观,远比起花那几年的时间赚钱更有价值和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