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二十四孝(2)

作者: 紫湘Via | 来源:发表于2024-03-28 14:46 被阅读0次
    二  春秋:曾参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就是那个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曾子,以孝著称。

    曾子少年家贫,常入山砍柴,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在山里的曾子忽觉心疼,疑是母亲呼唤自己,忙背薪而归。问母亲怎么了,母亲告知原委,曾子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曾子与母亲的关系非常好,曾子是常常想着母亲的,而母亲也特别的依赖儿子。如若不然,就是母亲把指头咬断,曾子也不会有感应的。

    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位母亲特别的聪明,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想到用心沟通这一招,快速地把曾子唤回来。

    母子连心这个倒是挺让人信服的。我如果突然觉得心里不舒服,有点担心的感觉,就会直接打电话给母亲,问她有没有什么事,没有事我就放心了,而她也会因为此和我联系。

    三  春秋: 闵损  芦衣顺母

    这个故事我曾经在电视里看过,印象很深。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孝哉,闵子骞!”

    闵损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后母不容于他,经常虐待他。大冬天的,给自己的两个儿子用棉花做冬衣,而给子骞的衣服里缀得却是芦花。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有母亲在,只是儿子一人受冻,如果把母亲撵走,三个孩子都会失去母亲,都会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这个故事其实是一个合家欢的结局。父亲没有是非不分,知道后母虐待闵损后,立马就要休逐后妻;继母也没有坏到骨子里,在得知闵损舍小我保大家、隐忍大度后,从此悔改,待继子如亲生。

    四  春秋:仲由  百里负米

    仲由,就是鼎鼎大名的子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用藜藿(li huo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查了一下,如以最古周代的一百里计,一里为1800尺,一尺为15.8公分,一百里即为现在的28.44公里。在交通不发达的春秋时期,这样的行为确实让人感动。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气派有了,生活富裕了,坐在垒叠的褥子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依然常常怀念自己的双亲。

    为此慨叹:“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即使现在我还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又哪里还能够呢?终究是遗憾,不过子路在父母在的时候已经做得很好了,死了又这样的哀思,这才是真正的孝道吧。

    这让我想起《平凡的世界》里孙玉厚的老母亲,她的跟前可是围绕着孝子贤孙。家里穷得只能吃稀饭和黑豆,却给老祖母蒸上白面馍。

    少安和少平上街总会想着给老祖母买点绵软的吃食,少平高中时还特意买了眼药水和止疼片。在打枣节上,就连还未过门的秀莲都细心地给老祖母挑熟透了的、软和的枣,并且剥过皮之后才塞到老祖母嘴里。

    金家湾的金老太太过世后,金俊武给她办了一场盛大的葬礼。与死后的哀荣相比,少安的老祖母当下所能享受的不是顶顶珍贵的吗?即使她全年半瘫在炕上,也没有一个人嫌弃她,她真是一位幸运的老太太。

    孙玉厚的家庭也是难得的以孝先行的家庭代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了解一下二十四孝(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bu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