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有餐厅能一顿饭几块钱到几千块的么?
有的,就是一些本帮老字号餐厅。
这些店里的食物非常丰富,有时候丰富到咋舌,比如大富贵酒楼,听起来是酒楼,其实非常接地气,二楼是真的大酒楼,各种地方菜色都能吃到,一楼就是大食堂,从糕点到熟食,从面饭粥到砂锅生煎馄饨应有尽有,里面可以连着几个月不重复的吃到各种美味,它就像个食品超市,满足着所有人的饥饿和嘴馋。
可想而知,店里也是人山人海,阿姨忙晕了还会骂骂讨人厌的食客,而食客选菜-付钱-等位-吃上饭这个过程也非常有趣,因为首先从挑的菜品,你就大概知道这个人是哪里人,付钱和等位中你就能知道这个人大概是做什么的,吃饭的吃相体现了这个人的阶层和素质,所以我观察了5个人,我觉得他们的故事我脑补得最全,所以和大家讲讲。
第一人:地中海大叔
典型的上海退休老人,节俭朴素整洁,带着的茶色雨伞隐约还有一点棕色格子花纹,穿着白衬衣、短裤、凉鞋,并且努力的把“地方”的头发梳到“中央”,他点了葱油拌面(8元)和双档汤(6元),可能要给老伴带饭,所以打包了一份菜饭(8元)。
等餐的时候送餐阿姨走来走去,他就每个都问下是不是他的,可能比较着急,还和阿姨吵了一架,没吵赢…
餐终于到了,他把双档里的百叶包们全装到打包盒里,然后迅速的吃面+喝汤,暗暗骂了一句饭真少,然后提着袋子就走了。
我脑补出来他在家里应该是个不怎么说得上话的老头,总是蜷缩着,孙子孙女都大了终于不需要他带了,结果老伴给生病了,儿女在上班也没空照顾,自己又不会做饭,想着着急也没用,自己看着解决吧,于是吃吃饭带带饭。
第二人:萝莉装小妹妹
我看过穿萝莉装吃火锅、西餐、烧烤的,来吃大肠拌面(22元)+狮子头(不知多少钱)的想想还真没有遇到过,身高最多1.5米,小小的一个人然后捧着碗吃面,边吃边金鱼嘴,你懂的就是肥肠嚼嚼,忽然金鱼嘴一下…这种反差萌让我觉得很有意思,期间全程安静,没见她说一句话,所以我就脑补了她会去聚会,然后几个穿着萝莉装的妹子们叽叽喳喳的逛街,然后全然不会提中午吃了大肠面和狮子头。或者参加漫展,接受很多人的拍照请求,然后精疲力竭的庆幸自己中午吃了能抗饱的食物。
对吧,谁说妹子不能怎么样呢?
第三第四人:爸爸和孩子
爸爸带孩子(儿子)来吃面,爸爸点了一个大排面,给孩子点了小馄饨和煎蛋,这个爸爸全程看手机,只有三次应了一下孩子,孩子则边吃边给旁边的爸爸讲故事,讲了奥特曼的故事、光头强的故事,然后想要托马斯小火车,被爸爸拒绝了(应第一次)然后孩子讲自己今天看了画画书,书里有个猪很搞笑…然后问爸爸自己可不可以养猪,爸爸拒绝了(第二次应)然后孩子开始玩小馄饨,拿在手上玩,玩了好久,被爸爸发现了说了一句(第三次应)然后就没有交流了,真实体现了散养和手机瘾的关系,我想也许孩子以后长大了回忆起来都是,爸爸爱玩手机,爸爸跟我没什么交流一类的吧。
我脑补了一下,孩子妈妈可能出差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不同住,爸爸周末也不想做饭,就带孩子来吃饭,由于平时都是妈妈带孩子,爸爸实在不擅长和孩子相处,于是散养比较省事,喂饱活着就行,孩子说的事情大多没啥意思,能忽略忽略,关键时候管一下,老婆回来就脱手。
孩子呢想和平时交流少的爸爸多些交流,于是各种找话题,结果都无效,正在沮丧的玩馄饨的时候还被骂了,和爸爸一起一点也不好玩,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呢?
第五人:民工大哥
理清观念:民工是职业,并且收入不低,有的小白领工资没他们高的,他们是这个城市的建设者,在国外做任何职业别人都不会说三道四,只要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成功。
经常听人说素质和人品,这两不能混淆,有素质≠有人品,比如乱扔垃圾的人从来不偷不抢,这是有人品没素质,从来不破坏公物的人却贪赃枉法,这人是有素质没人品。
民工大哥进店的时候看了很久很久菜单,最后点了鸭血汤(6元)找到一个角落处坐下,期间自己默默拿出了一个馒头,阿姨问他就一个鸭血汤?(例行一问,上完了菜可以把号码牌收走)大哥很不好意思的笑笑说是的,然后就大口大口吃喝起来,吃一会可能没吃饱,就又去窗口买馒头,结果阿姨以为他走了,就把碗收掉,他买完馒头一看碗都没了,没有一句争辩质问,默默的拎着馒头出了门,我脑补了一下他的想法,可能他自觉低人一等吧,因为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多少都总会问一句,但是他没有,此外他身后可能有个大家庭得靠他养活,孩子上学老人养老都得花钱,能省就省。
我想没有什么餐厅能有如此种类丰富的食材和食客了,他们鲜活又有趣,成为我每天工作日午餐中的有趣体验,也祝他们都能更好!
上海平民餐厅里的人类日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