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我们会觉得一个人迷茫是特别恐怖的事,年少的我们,会为了前途迷茫,为自己的明天迷茫,可我觉得,一个人如果你在迷茫,也是一种转机,也许这个过程你会觉得很痛苦,会不知所措,这是你在对自己的现状进行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反思,有反思才会进步,进步才会改变,这何尝不是一种成长呢!
《论语·子罕》中说到孔子有三个最高境界,“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这句话不多释义,且说说自己在读到这句话时,突然想到的道理吧!
这里有四个关键词——学、适、立、权。确实,我们一生中会有很多人一起学习,一起学习了未必因为同一个目标,未必能走上同一条道路,可以走在一起却未必能坚持到底,可以坚持着走下去但未必能灵活运用。回顾这些岁月不正是如此吗?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来来往往的人,可在这茫茫人海中,能遇到一知己,是多么不容易,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一世知己永难求。这让我想到那段充实美好的大学时光,能在一个地方,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为这共同的目的,相互扶持,相互督促去完成共同的目标,以达到共同的进步、成长。最近在组建工作室的过程中去了解了很多其他工作室的故事,心里便觉得多好啊,虽然最后大家不一定能达到“同学、同道、同立、同权”,但只要一起用心去做了,总会有收获。
佛教是东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的,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盛况。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严重冲击,最有危机感的要数儒家吧,但外来传入的佛教真的能原滋原味的符合中国本土文化吗?当然不能,所以佛教要中国化,对佛教不是一味的尊崇,也不是一味的排斥,我们就去领会到佛教的根本是觉悟,“佛,就是觉悟者,佛教就是觉悟的宗教,觉悟是成佛的关键。”
易中天讲到,众生皆有佛性,可众生为何都没成佛呢,因为迷。“迷即佛众生,悟即众生佛;愚痴佛众生,智慧众生佛。”当然,这里的愚痴,是真愚痴吗?其实是大智若愚,一个人不多去计较,而对自己喜欢的事执着、一根筋,这便是愚痴。其实,对我们学习、工作、生活中往往也需要这种愚痴,想想那些坚守在自己岗位上默默无闻的人们,不求回报,不记个人得失,这是一种愚痴;对自己的工作容不得一点含糊,这是一种愚痴;对科学、学术的严谨,这也是一种愚痴。
在我们生活中这种人不计其数,记得上大学时,我们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在湖南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一天只卖60碗面的面馆,一旦卖完,就不会再卖,每天大清早,门口就排了很长的队,都是等待吃面的人,虽然可能这是一种营销模式,但在这家面馆,十年价格、分量都没变,这是带着喜欢从事自己的工作,带着一份愚痴对待世俗的竞争。这让我受益匪浅,我不禁在想,这世间有多少这种热爱的人呢?同样身为教师身份的自己,在对待教学,对待学生的时候,缺了几分愚痴,缺乏了几分探究精神。
人这一辈子这么长,总该有所坚守,总该有什么需要我们去守候,当然从中庸之道来说,又不能太过执拗,应该有的放矢。在QQ交流群里,有幸认识了一位让我特别崇拜的人民教师,过去我总在想,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什么模样的呢?看到她,我想我已经慢慢地找到了答案。她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在群里她分享最多的都是关于语文,关于学生的故事。她喜欢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她有一颗爱心,不辞辛劳,只要为了学生好,她愿意付出所有,看到她的分享,我会觉得,如果我能身为她的学生,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她今年带的毕业班,在一开学的时候,她便亲自设计书信格式,从纸张质量、颜色、大小都是亲力亲为,她说,这是亲手的力量,孩子们是能体会到的,然后每天抽一点时间,为孩子们写一封长长的书信,在信里有祝福,有寄托,有期望,因为有心才珍贵啊!同样身为毕业班班主任的我,也自愧不如,在她脸上我看到一个语文老师,一个班主任应该有的平和自信,在她的分享里,我感受到的都是满满的幸福,并也想着,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呢?嗯,现在好像有答案了,就做一个让自己都喜欢的老师吧!保有一份愚痴,活的更加纯粹,做一个纯粹的教书人,尽心尽力,问心无愧!
学会舍得,懂得糊涂。很多道理是我们在生活经历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出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大概是因为他们有较高的觉悟,并将这些智慧总结归纳出来并流传至今,为人们学习,让人少走弯路,这就是智慧吧!真真假假,有为与无为,各家有自己的说法,以辩证的方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下来的瑰宝。
中庸是经,狂狷是权,守住底线,比追求高尚更重要,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高不低,不异不同。
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