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完《将饮茶》

读完《将饮茶》

作者: 简云儿 | 来源:发表于2024-07-07 16:51 被阅读0次

火车餐厅喝茶的时间到了,工作人员开始从头挨个人问是否喝茶?儿子跟我说:妈,我们走吧,人家轰人呢。我说:不用走,我们喝茶。儿子说:我不喝。我说:你不喝我喝,你只管坐在这里就好了。我们因为昨天买的票火车停运了,临沂那边下大雨过不来,我们只好退票。可是退完票又买不到当天的票,买了今早6:35分的站票,被迫在酒店多住了一晚。

上车前我跟儿子说,要么找个卧铺车厢坐在过道,要不去餐厅吃饭休息,反正不能在硬座车厢里站着。我们在七车厢上车,上车后向里走,走过一个车厢,两车厢相连处也蛮多人,有的还在抽烟。我低着头继续向前走,不想眼前一片光明,竟然就是餐厅。我喜出望外,找了两个位置,和儿子坐下来。餐厅一桌四人,干净无异味,靠窗位置还有一个花瓶里放了一束花,令人赏心悦目。我拿出备好的书,和儿子对坐,他看了一下手机便趴在桌子上睡觉。

早餐时间过后,便是茶点时间,如果不喝茶就会让离开。我们原本也没有座位,便点了茶,按人头,每人40元,我付了80元,我笑说,儿子还是未成年人,不喝茶,可不可以只要一个人的?说不可以。其实,我也知道不可以,只是顺口问问。就这样两杯茶,我一人享用,喝茶,看书,时而抬头看看窗外,庄稼地,树木嗖嗖后退,那感觉很是美妙,也惬意的很。

如果不是在火车上,看书常常会被打断,要么是电话,要么是信息,要么是被手机小视频吸引,或是随便做点别的什么,甚或起身走走,去趟卫生间,总之,就是各种干扰,很难潜心读书几个小时。不知不觉,已读了大半,茶水续了一次又一次,大概十点半以后,就不来人续水了。期间我去了一趟卫生间,一直就没有动。火车行到固安时,还剩薄薄的几十页,读完了“钱钟书与《围城》”部分。我对儿子说,我还说在火车上读完这本书呢,看样子读不完了。儿子说,能读完,到丰台还得有二十分钟呢。听了儿子的话,很受鼓舞,说,嗯,也差不多,我赶紧看,争取读完。

可是,火车好像比预想中快很多,到站了,读到“乌云的金边。”

按西方成语:“每一朵乌云都有一道银边。”…“乌云愈是厚密,银色会变为金色。”“常言“彩云易散’,乌云也何尝能永远占领天空,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

是的,“金边”是最可贵的。杨绛先生在经历狂风骤雨,被称作“牛鬼蛇神”,被别人唾弃谩骂嫌弃鄙视的日子里,也不乏有在杨绛下放到干校前夕,为她保存下《唐吉诃德》译稿而帮忙的学习组长,把稿子交给杨绛先生说:“快抱回家去吧”。这就是那“乌云的金边”吧?

我不觉也想到了姥姥在她风云漂摇的艰难岁月里,也曾感受过那乌云的金边所带来的温暖和光亮,使她老人家没有被生活压垮,一步步走到今天。(母亲曾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使我了解了那个年代的人的疾苦,常常使我泪流满面。)好在有“乌云的金边”,那些受过苦难折磨的老一辈人,都坚强地挺了过来。

钱钟书先生手记

饮茶时间过了,《将茶饮》也差不多快读完了。服务员又在询问有谁需要吃饭,我问儿子吃饭吗?他说火车到站再吃,我不想出来火车站到处找吃的,便点了两个菜,后又怕吃不完,改为一个菜,海带炒肉。儿子问我多少钱,很有我父母的口吻,买什么都要先问多少钱,我说:不贵,四十多块。后又补充了一句:花多少钱不重要,钱本身就是为我们服务的,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就值。这样可以省去一些时间,下了火车直接回家。先垫垫肚子,回家再做点别的吃。让我没想到的是,火车上的海带炒肉那么好吃,我们俩吃的不亦乐乎,最后光盘光碗,我这个向来不喜欢吃米饭的人,也吃了个精光。

或许也是饿了,或许是因为量少,感觉美味无比。

我不喜欢儿子这样小的年纪就被钱所束缚,畏手畏脚,一点也不大方。我不知道他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省钱的,我们俩常常鼓励他去花钱,他依然如是,会去掂量多少钱,合不合适。不过,细细想想,应该也是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养成的消费观念。我们虽然鼓励他去花钱,但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花钱的时候也常常不舍得,这或许也是中国父母的通病,把所有最好的都给了孩子,对自己却也常常吝啬。所以,尽管我们鼓励孩子去花钱,他终究还是学会了精打细算。

如今,我觉得我有责任引导孩子正确的金钱观,金钱为我们所用,我们不能浪费,但是也不能做吝啬的人,一味省钱,降低了生活质量。只要是经济能力范围之内的,都可以花些小钱,让我们生活的更适意,学会享受花钱带来的快乐,这是必须的。

因为吃了一顿饭,书终究还是没能读完,地铁里又读了“隐身衣”的一部分,剩下的两页是到家后读完的。给儿子拌了两个西红柿,做了两个牛奶鸡蛋饼,他吃完出门去和同学打球,我便读完了!

“肉体包裹的心灵,也是经不起炎凉,受不得磕碰的。要炼成刀枪不入,水火不伤的功夫,谈何容易!如果没有这份功夫,偏偏有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就难保不气破了肺,刺伤了心,那还有闲情逸致把它当好戏看呢。”
“但无论如何,隐身衣总比皇帝的新衣好。”

杨绛先生说“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

她写有些人“只求有朝一日挣脱身上这件隐身衣,显身而露面。”

有人宁愿“曳尾涂中”,有人有志不伸,强不过命运。常言道“烦恼皆因强出头。”猴子爬的愈高,尾部又秃又红的丑相就愈加显露。有人不知道自己只穿了一件“皇帝的新衣”,却又忙忙地要脱掉隐身衣,出怪露丑。

……

凡事还是不要强求,“万人如海一身藏”所谓“陆沉”,所谓“蛇阱”……

隐身衣,其实也好像我们自己的避难所,虽然或许身处卑微,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相关文章

  • 将饮茶

    我登上一列露天的火车,但不是车,因为不在地上走;像筏,却又不在水上行;像飞机,却没有机舱,而且是一长列;看来像一条...

  • 将饮茶

    海中灵石犹未碎,更芳香,今日愁思因此生。火龙狂舞赤毒血,山上还有采药仙。风亦飘飘,雨亦潇潇,日将近,满江红,马飞尽...

  • 《将饮茶》

    适夜,正襟而坐。读罢杨绛《将饮茶》,纵观全书,世味煮成茶,谁都不易。人情世态,皆是天真自然流露,先生笔下除却故事本...

  • 将饮茶

    “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人...

  • 将饮茶

    可是我虽然每天胸前挂着罪犯的牌子,甚至在群众愤怒而严厉的呵骂声中,认真相信自己是亏负了人民、亏负了党,但我...

  • 再读《将饮茶》

    《将饮茶》是杨绛先生的作品,在大学时代学校的图书馆里我曾经遇到过它,可是那个时候的自己并不愿意深入去体会它的内在只...

  • 将饮茶节选

    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人情世...

  • 将饮茶2

    获得人间智慧必须身经目击吗?身经目击必定获得智慧吗?人生几何!凭一己的经历,沾沾自以为独具冷眼,阅尽人间,...

  • ❤2-3月生活记录

    2月读书:共3本。 将饮茶2.6 围城2.19 了不起的盖茨比2.25 3月读书:漫长的告别(未读完) 整个2月都...

  • 《将饮茶》与孟婆汤

    这是杨绛先生的一篇散文集,分别回忆了“我”父亲,姑母,钱锺书的《围城》,和丙午丁未年纪事。最后的一篇丙午丁未纪事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完《将饮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fo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