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在《道德经》里讲的道是宇宙,并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方法或者窍门。老子在《道德经》中讲的名和一般人讲的名含义是不相同的。(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的名指对一件事本质的形容和描绘。而一般人讲的名只是普通的名字而已。)没有办法去描绘和刻画实际样子的那个东西,就是天地的起源,天地的开始,天地是万物的母亲。因此,要常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一个人总有欲望,那么这个人只能观察体会到天地万事万物很肤浅的很表面的这些地方。(欲望这里是目标,我们应当去关注它,应当努力去实现它,徼bang边界、边缘的意思。抓住事情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窍门,就是“以观其妙”。常有欲就是心思不集中,干着这事想着别的事,学着这个东西想着别的东西,注意力处在分散的情况下。)常无欲和常有欲的两种人去做事,去学习,最后的成果是完全不同的。(常无欲的人,就是做事情注意力集中,不走神的人,就会把事情做的更好,不管做什么,不管学什么都能做到学到最好。常有欲的人,就是做事经常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人,心神非常散乱,不管做什么事,只能取得初级的成就,学到表面的皮毛。)常有欲和常无欲这两种做事情的状态都是从人的思想,内心生发出来的,人的内心世界、思想和精神是非常复杂的,要经常体会自己内心的真实活动和想法,这样才能够逐渐找到自己内心的真正目标,找到内心真实所爱,真是喜欢的事物,了解我们真正想要的和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才会集中注意力,排除其他的诱惑和干扰,努力学习或工作。
这里也让我想到了当时求学的自己,十几岁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工作,先不想那么多,学习成绩不行的话,将来做什么都没有资格。所以就像老子说的常无欲,尽心努力学习是当下的首要任务,至于后来的成果就有点想不到了。现在的我还是这样想的,没有想着自己通过写作成为什么,目前需要有不断努力写作的内心真实生发出来。内心世界需要经常有自己的想法,要通过写作表现出来,找到自己所喜欢做的事,找到真实所爱。集中精力排除生活中懒惰造成的诱惑和干扰,努力写作。
虽然我原本就有一颗至真至纯的心,但由于我天资愚笨,对事情的领悟也就比不上别人了。于是,应对事情的方法就是深入实践的去做,就好像有的人天资聪颖,学什么都很快,能心领神会,有的人比较愚钝,学东西比较费神,费时间,我就是后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