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一点,你的孩子才能拥有好的社交关系
前段时间大火的电视剧《都挺好》里面,公公苏大强住到儿子明成家没几天,儿媳妇朱丽就因为苏大强随便使用自己的毛巾不开心。
有网友看到这个情节就说朱丽太矫情,我倒认为是公公苏大强没有界限意识。即使是一家人,在日常相处中,也需要有界限。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有人说,保留“边界感”,是成年人的社交法则。事实上,不仅大人需要有边界感,孩子也要从小培养边界意识。
01
何为边界感?
边界感不是疏离,不是拒他人于千里之外,而是不逾越、不退让,知分寸、懂进退。在我看来,边界感也是一个人在社交过程中要遵循的最起码的底线。
● 自我边界
一个人拥有自我边界意识,有助于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具备自我保护能力。
他能清楚地分出哪些事情是自己的,哪些事情是别人的,哪些是我要承担的责任,哪些是别人的责任,哪些是外界强塞给我而我可以不接受的。当一个人有自己清晰的社交边界时,他就不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不会被玩弄。
图:摄图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建立自我边界意识,也会为了守护自我的边界做出一定的回应。但因为思辨能力比较弱,有时孩子可能会做出错误的行为,比如为了守护自己的玩具,推开别的小朋友;这种情况就需要家长在肯定孩子边界意识的前提下,教给孩子正确的处事方式。
● 他人边界
当一个人有边界意识时,他会尊重和理解各种各样的游戏规则、能够更多的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就更容易在社交过程中获得成功;而一个人没有边界意识,一直在挑战别人的边界,最终只会导致他们大部分都不会受到欢迎。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国内有很多父母边界意识薄弱,有些父母甚至认为:孩子是我生的,我要他变成什么样,他就必须要照做;但这种父母也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很多父母或许会有这种困惑:我是为了孩子好啊,可孩子就是不听话,很叛逆;甚至跟父母犟嘴,对吵,着实令父母头疼。如果父母再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情况,可以反思一下,你的要求是否尊重了孩子的想法,是否超越了孩子的界限呢?
● 社会规则边界
朋友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公司规模不大,同事之间相处也都很融洽。最近,突然听朋友跟我吐槽,他们公司同事A被大家孤立了。
朋友说,日常工作中,无论谁的工作,不管跟A有没有交集, A都要插一脚;即使不主动参与,也要一个人在那里嘀嘀咕咕,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反感。同事之间沟通工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为什么A就不讨喜呢?其实就是,她没有工作界限意识。
图:摄图
随意评论别人的工作就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跟正常的沟通完全是两回事。
02
怎么培养孩子的边界感?
1、 让孩子知道家里也有“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自己家里,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亲密的家人之间也是有边界的,要互相尊重彼此的边界。
比如父母在工作的时候,孩子不能去打扰;而当孩子在玩游戏或看书时,父母也要保持安静,不吵闹,不打断;进彼此的房间之前一定要先敲门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要帮助孩子建立“边界”意识,不是一次两次孩子就能明显的记住,需要反复、耐心地强调和引导。每个家庭也有不同的生活状态,父母可以和孩子互相了解彼此的界限是什么,然后一起制定家规,共同遵守。
2、 用言行和交际让孩子明白社交“边界”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效仿对象,父母与他人的相处方式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交友方式。不随意评论别人的过失或对错;不过多参与别人的事情;不强迫别人做他不想做的事情;这些都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尊重别人边界的同时,自己也要守护自己的边界,可以听从别人的建议,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自己手里。
3、 公共场合,父母做孩子最好的榜样
我们生存在有规则有约束的社会环境里,没有人可以逃脱“规则”,也没有人真的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着。所以,从小让孩子懂得社会是讲规则的地方,会有助于孩子能更好地适应学校、适应社会......
图:摄图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让孩子明白公共场合的“界限”在哪里,父母在孩子面前就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规则:超市结账要自觉排队;进游乐场必须买票;公共场合要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
孩子本不懂边界是什么,只有父母及时引导孩子的行为和举止,并在孩子面前做好示范,孩子才能逐渐建立“边界意识”,养成良好的待人处事态度,在遵从自己内心的同时,拥有不错的人际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