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1
本书主要解决了如何提升学习力,深刻看透问题本质的能力。
作者提出了临界知识的概念,回答了刻意练习应练习什么的问题。说明了什么才是知识管理,如何才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如何找到自己的临界知识,作者认为的临界知识有哪些,并以《成甲说书》为例说明了临界知识如何综合应用。
一、知识及知识管理
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所谓知识管理是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提高我们改变认知或行动的速度。
知识管理的三个维度
数据管理的维度:数据层面的技巧,比如如何保存下载文件,如何将知识点归类,如何快速搜索文件,如何给文件贴标签,怎样整理文件夹,在哪里找到合适的书单
信息管理的维度:比如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用思维导图增强理解,学习中的精读和泛读的区别、行动学习法、刻意练习。侧重于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问题。
底层规律的维度:深层次上掌握普遍规律,从而将之前学到的繁杂的知识用一根线串起来。深刻理解问题的实质,然后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规律去解决问题。比如撰写营销文案,本质上是一个建立信任的过程,关于建立信任这件事,心理学上就有很多方法来构建和增进认同。
二、临界知识
少即是多,有些知识会比另一些知识拥有更强大的力量。
重要而基本的规律,便是可以发生裂变的临界知识。
如何发现临界知识,在怎样的场景如何应用临界知识是本书重点。
海量信息及时获取的时代,构建认知优势靠知识数量、知识获取速度以及知识深度。
掌握临界知识,首先要在学习新知识时有绿灯思维,而在具体学习时又要有以慢为快的心态,把慢功夫用在真问题上。
简单是有限度的。要尽可能简单,但不能过分简单。
三、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放慢速度读书,发现临界知识
刻意放慢速度,花时间记录读书笔记,不是仅摘抄名言,而是描述读书后受启发的内容,在记录和寻找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发现能够直接改进工作方法的办法。
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把时间花在重要的基本概念,有启发的观点和自己没想明白的问题上。解决问题最稳妥的办法是拿可信度更高的方法去处理问题。
1.从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2.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3.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4.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把科学研究的严谨方法引入日常的生活思考决策中,坚持这样训练,找到自己的临界知识。
数学、物理、化学、生理学。
心理学概念:从众效应、权威效应
经济学概念:规模效应,边际效应
社会学概念。
四、作者提供的临界知识
1.复利效应
利率和执行次数
执行的次数足够多,复利的效应才能够发挥出来
2.概率论
·频次概率和主观概率(猜)
·决策树理论同时使用外部视角:
做外部的观察,从整体分布概率的角度思考。
在大概率事件上持续投入,大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极大增加。
在高期望的事件上持续投入(结果发生的概率虽然小,但是回报足够大),坚持下去会获得高期望收入。
3.黄金思维圈:迅速看透问题本质的利器
一般人看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what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情;第二个层面是how层面,也就是如何实现想要做的事情;第三个层面是why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黄金思维圈的最基本应用是遇到每一件事情,首先问为什么,也就是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要想和别人不一样,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一定要比别人更快更准确的抓住问题的关键。
询问自己一个又一个为什么,你就能够更好的思考问题。
4.进化论
做出激进的行为来响应变革。
不能坐以待毙!
只有在资源重组的巨大变革中抓住机遇,才能让形势的浪潮将你推送到成就之巅。
要想在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来,首先要认识到环境发生了变化。
成熟公司所在行业遇到颠覆性的新技术或市场时,典型的反应是积极的惰性,看起来更努力的尝试,本质上仍然因循守旧。实际上两套理论,一套是声称的理论,一套是实行的理论。不是死在不知道,而是死在知道的太多却没有行动。
环境变化的时候,如果不敢确定,可以先小成本测试,找到相对靠谱的方案后再加大投入,直至全力以赴。
如:精益创业
策略程序——观察结果——保留策略
你能模仿的成功,往往是和你一个能力层级的人的成功,因为你们影响资源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基本相似。
5.系统思考
如果看问题最后都归结到人的品性和黑幕上,恐怕对我们理解现在、预见未来没有什么帮助。
从系统思考的角度讨论问题,有两个假设:1.系统结构决定组成部分的行为;2.系统不是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而是回路网络关系。
关键突破口是从事物的互动关系入手,而非从事物本身入手。
分析系统结构也可以从历史情况入手,除了分析现状的关系,从历史资料中找到系统行为和时间之间的变化趋势,也是帮助理解系统运作的重要线索。
独立思考,快速试错,观察系统的结果。要区分观点(假设)与事实,要观察事实发生的状况,而不是听别人的解释。
及时反馈,对系统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系统思考是能够将其他临界知识串联起来组合应用的工具。
培养系统思考的能力,是构建自己深刻洞察力的一个重要方式。
6.二八法则
重点介绍加强重要人脉。
人脉的三个价值:情感、信息和能力。
真正的人脉应该是促成连接,促成信息交流的。
刻意的融入和自己本性价值观不符的圈子是无意义的,要做的不是去各种圈子毫无头绪的认识各种人,而是从任何你志趣相投的人里面发现和整合各自圈子的资源。
认识人多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愿意帮助你。
我们人脉圈中那20%的关键人脉是谁?和我们拥有差异资源的人脉。
打造人脉蜂窝,建立深度连结:通过打造蜂窝模式,你的朋友间彼此间认识、相互交流,你的人际网络就像一个并联网络。
信任是构建能力交换的基础。
方法一:自我暴露。和别人分享你的一些小秘密,或者去分享一些不会在公开场合谈论的话题。自我暴露对于和别人快速建立分析非常有效。
方法二:做一个给予者。
不能够忽略感恩、认可和声誉等带给他人的隐性利益。
我怎样才能帮到你?
你能给我什么建议吗?
你觉得这件事还应当去咨询谁?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获取新的人脉。
7.安全空间
构建安全空间,可以从三个思路出发设计:
1).设计冗余备份,保证系统正常运作
·完整备份(成本巨大)
·关键节点备份:优先保证系统核心功能的安全空间是人们在安全和成本效率之间寻求平衡的通常做法。
·解决方案备份:能够实现同一个目标的解决方案。
在任何时候要有三个计划:
A计划是能够长期从事,并且值得持续投入的工作。
B计划,就是在A计划之外,应该给自己创造的新职业机会,万一A计划有问题,也可以有应对的方案。
Z计划用来应对最糟糕状况的备用计划,存足够的钱在半年没工作的情况下,生活质量也不会下降。
2).提高决策质量,减少极端事件发生概率
把大量时间用来思考。大多数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认为自己还不够忙,可是越忙越容易出错。
3).提升系统的反脆弱性,增强系统对极端事件的应对能力。
做决定的时候不果敢,投入的时候不坚决,做判断的时候不独立,看到别人赚钱的时候不甘心上述任何一点,都违背构建安全空间的规则。
8.临界知识综合运用
阅读书籍——提炼核心观点——整理书思路——录制初稿
我们过去认为工作是各个步骤和流程组合的结果,完成工作就是按质量完成整个流程。但是任何一个复杂工作,其中的每个流程对于最终成果的价值贡献是不一样的。任何一个工作都有高产值,还结合低产制环节,提高效率的关键就是找到高产值环节,并集中精力保证它的质量,而把低产值的环节外包出去。
第一步把工作流程进行分解;第二步找到最影响质量的环节。
这本书本质上在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解决方案?怎样把解决方案以轻松易懂又深刻的方式展示出来?
五、关于学习
1. 学习的误区
不断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这是在提升技术效率。
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这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
2. 一生需要学习的三个级别的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如时间管理、资料保存、商务礼仪、沟通谈判
二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专业必修课就是所选定的专业方向,不是指学校划分的专业,而是指能够打完整战役、解决系统问题的能力,要跨学科地思考解决问题,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三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就是要掌握临界知识,认识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构和规律。
3.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方法
1)反思
2)以教为学
3)刻意练习
1)每日反思什么
反思与总结不同,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
通过反思,发现知识误区,促进已有的知识产生新知识,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把生活案例化处理;培养记反思日记的习惯。
持续地从日常工作、他人经历和书籍案例中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改进服务客户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通过反思让自己处于持续改进状。
对标管理:提前设定一个期望的标准,然后每天反思,比较寻找差距。每日反思对标,其实是一个打卡的过程和自我催眠的过程。
如: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为自己的对标标准。
反思决策都是在什么样的假设下作出的?又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自己做出决策过程合理吗?要实现的目标还有其他方法吗?考虑的因素全面吗?要追问过程,而不仅仅是自己事后解释为什么。
让自己安静向内求,每天问自己:今天有什么事情让我开心,为什么?今天我有什么事情没处理好?为什么?假如我没有这么做,会怎样?我还能有其他的做法吗?
2)以教为学
主动查询不同的观点和不支持自己结论的反面案例
分享方法:
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周围的人听。
建立或分享自己的公众号。
3)刻意练习
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才能够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所谓心理表征是指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结构。
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认知方式,就是心理表征的差异。
元认知是对思考过程的思考。
刻意练习就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元认知上的差别,表现为认知效率和认知深度上的差别。
元认知与临界知识,一个是思考的过程,一共是思考的工具。
高速型元认知的思考过程:
看到问题——思考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黄金思维圈)——解决这类问题可能用到的规律是什么?(比如相关的临界知识)——决定采取的行动。
刻意练习最关键的还不是掌握具体的临界知识,而是要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有意识的应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提升元认知能力。
刻意练习如何与临界知识结合应用:
1.对基本的核心知识划小圈
反思动作细微的差别,理解基本动作的应用并做到熟练,对基本概念、临界知识、知识阻塞等关键地方。
2.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
比如:营销概念、市场概念理解透彻以后,形成市场分析和判断能力。
比如:市场分析、用户画像、投资政策等基本核心模块吃透后,再组合形成更高层面的判断力。
学习水平是拥有正确的底层关键知识的数量及调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体现。
3.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
商业分析中,将复利、边际效益、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组合成一个认知框架,来判断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
刻意练习的关键是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而这正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所在,刻意练习也成为提升学习能力最重要的底层方法之一。
刻意练习我们学到的临界知识,是我们真正掌握它的关键。所谓刻意练习,不是说我们像做练习题一样,对同一类问题不停的记忆。恰恰相反,刻意练习至少有两方面的重复: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刻意练习必须关注两点:1.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训练;2.大量的持续练习。
4.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1)记录
2)定期回顾
3)付费购买
1)记录
你只是在看,并没有观察。你只是在写,并没有记录。
记录什么:
如实地记录整个事情的发展过程,尝试训练自己记录发生了什么,如何发生,而不仅仅是事后自以为是的去解释为什么。
记录自己当时的情绪、思考过程、外部环境条件等。
当时思考时,我考虑这件事情的目标了吗?如果考虑了,当初的目标是什么?
在这个目标下,我当时考虑了哪些因素?现在看,这些因素合理吗?有遗漏吗?
我当时为什么会这么考虑?各种因素中哪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可能不一样?
最后的结果和我的预期之间有什么差距?为什么?
记录是主动思考的过程,是挖掘看得见的事情背后看不见的关系。
把每一天认为重要的事情记录下来。
回顾去年今日。
2)定期回顾
分为三个层次:
1.周/月度回顾——主要微观层面审视解决问题的假设和效果
结合周计划目标或月计划目标来审视关键目标的实现情况,自问:
·本周或本月的目标与期望是什么?
·实际情况如何,比预期好还是不好?
·为什么
做得好的原因是什么?
做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当时的采用的假设是什么?
如果现在重新做,将会如何执行?新的假设有什么不一样?
·跨领域经验的类比和借鉴:
思考自己遇到的问题可能与其他领域的哪些问题相类似,他们用了什么解决思路和方法?他们的假设是什么?这个假设的原理是什么?对我认识问题的方式有什么借鉴?
·总结经验
有效的假设是在什么前提下有效的?我未来一定要记得避免不考虑条件的乱用这次有效经验。
哪些假设这次验证是错误的?哪些行为是未来要坚决避免的?
哪些假设是这次想到或者借鉴的,接下来要尝试应用的?
月度回顾中,将本月的新启发、新方法、新认识、新问题集中汇总起来。
2.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灵感激发。
我们过去遇到的问题,现在还会换一个马甲出现。
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重复犯相同的错误,只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
3.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审视我们现在所处的状况
让我们现在骄傲的事情是什么?
取得的成就是什么?
遇到的困难与障碍是什么?
·用三条线索记录过去十年的关键事件
在自己身上的重要事件
发生在家庭公司或自己所在机构的重要事件
发生在全局组织之外,包括国家、世界的重要事件
·看看这些事件有什么关系?它们如何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哪些因素比其他因素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如果当时采取其他行动,可能有什么不同?
在类似的背景下,其他人采取过什么行动?有什么值得我借鉴的?
3)付费购买
5.思考问题角度范例
经营领域是如何产生的?影响这个领域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什么?有哪些规律会普遍的影响这些事物?
心理学中的:
习惯性防卫
基本归因偏差
跳跃性假设
认知失调
绿灯思维
红灯思维
我和“我的观点/我的行为”
语言学习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
什么在影响你的沟通
品牌命名的关键是降低传播成本
六、可借鉴的良好行为习惯
每日晨修反思2小时
在团队中担任激励团队成员成长的角色,要好为人师,不断寻求在输出中加深认识。
快速界定问题——结构化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方案——快速进行验证试错
七、作者语录
跨界是一种多角度观察的能力,多角度学习的能力。
学习和努力无非三个目标,解释问题、解决问题、预测问题。
评价学习是否有效,就是看学习之后行为或认知是否发生了改变。
必须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对它的认识足够深刻,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话语权。
学习与解决某一类问题相关的所有核心能力,这一定是突破专业限制的。
斜杠是提升认知深度的结果,而不是追求多元的结果。
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学习临界知识,是用更合理的假设来替代我们过去相对不合理的假设,从而让我们的决策质量更高。
复盘每一天的生活。我们过去的经历是一篇篇写满了我们的弱点和优势,写满了我们的错误假设和生活灵感的文章。要经过精心的筛选和仔细的加工,这些经历才能变成我们生活的宝典,指引我们之后的道路。
如果凡事都以目前的能力来评判,来评断能与不能,那么任何新的困难的事物无论再过多久,也不会有完成的一天。——稻盛和夫
在面对超出自己日常工作生活经验范围的问题时,不知从何下手,更无法准确的把握关键环节并合理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
感觉能力增长碰到了天花板,这个天花板就是只能相对孤立的割裂的看问题,而缺乏关于底层系统底层规律的认识,无法打通知识体系。
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是企业决策的第一原则。
我们应当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有自己的热情和独立思考。
天赋是你自然投入而熟视无睹的事情,是你不由自主、理所当然去做的事情。
一件事情对别人来说是工作,对你来说是乐趣与喜爱。
穷人的思维带宽被眼前的危机占满了,他们没有多余的空间来考虑长远。
预见性的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对问题的界定,我们面临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你在哪比你干什么更重要,位置比努力重要。
了解另一个圈子的人在做什么,尝试一下自己未曾有过的人生体验,听一场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的讲座。
投入在某事上的每一分钟,都是生命中不可挽回的过程。
学习之意义在于获取高质量的学习环境越来越便捷,用顶级的人才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服务用户。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交易成本不断下降,顶级人才的溢价越来越高,而普通人才的生存条件却在恶化。
生存的绝对条件在提高,但是相对生存差距在加大!
今天受高等教育的人才的价值,不仅仅是一个文凭学历符号,更多的是在商业战场上驰骋,用眼光和判断力以及道德和哲学高度实现世俗和理想中人生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