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影评简书电影院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一个人被制度化有多危险?

肖申克的救赎:一个人被制度化有多危险?

作者: 遇见逗逗 | 来源:发表于2017-10-03 15:28 被阅读10次

文/逗逗,图/电影截屏

一个人被制度化有多危险?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们一个不忍直视的事实:上吊自杀!

在电影中,布鲁克斯在肖申克监狱待了大半辈子,扮演着监狱里的图书管理员角色,在获得假释之后,由于年老加上双手患病,他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在超市工作不如意,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也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最终在房间里留下一行字:“老布来此一游”,就上吊自杀了,结束了自己的余生。

针对他的自杀行为,瑞德的一番话揭开了真相:

他只是被制度化了,出去之后,他就一无是处。

肖申克监狱,如同一个深不见底的沼泽,一开始你对它恨之入骨,慢慢地习以为常沦陷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对它变得无比依赖,到最后你就被制度化了。

对于有些人来讲,重获自由是获得再生,而对于已经习惯了制度内的被监禁者来说,重获自由,是开启另一段他们无法接受,无法适应的人生。

就像温水煮青蛙一般,如果没有保持制度外的清醒认识,意识不到被侵蚀的危险,最后只能沦落为制度内的牺牲品。

如何在体制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男主安迪用自己被监禁19年,最终成功越狱的经历告诉我们:保持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在内心中保持生生不息的希望。

“希望是件美好的事,也许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如果不是有希望的力量在内心里涌动着,安迪最终如何能越狱成功?

从进入监狱开始,他始终相信自己并不是属于这里的人,19年如一日地偷偷挖隧道,和狱友预警打好关系,和伯格斯三个鸡奸狂周旋,布局设套了典狱长诺顿,在难以想象有多臭的下水道中爬行了接近5个足球场的距离,卧薪尝胆,最终得以顺利逃脱,在大洋彼岸获得重生和不被条条框框束缚的自由。

电影中有一幕场景,是对自由的最好解读。

在安迪帮忙解决了狱官的报税之后,作为报酬,狱官需要请一起参与户外工作的狱友们喝啤酒,他们一群人在翻修的屋顶喝着凉爽的啤酒,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感觉重获自由了,就像在修着自己家的屋顶一样,像造物主一样自由。

安迪在无形之中,为狱友们重温了自由的感觉,唤醒了沉睡的自由意识。

当我看到瑞德在监禁了40年之后,终于有了获得出狱的机会时,他和安迪重逢的那一刻,我想起了一个有类似经历的同事,他也同样从安逸的环境中成功解脱出来,并获得职业上的自由,不被体制化所束缚。

他是89年的男生,天赋异禀,数百万人挤独木桥的公考环境下,岗位数百甚至数千比一的激烈竞争下,他都能很淡定地取得非常好的成绩,笔试面试成绩名列前茅,由此得以进入体制内工作。

在体制内的第一年,他说那些参与公考的人,争的是体面稳定的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宝贵机遇、提升综合能力的广阔舞台、让亲友同学认可和羡慕的素质标签。

在习惯了体制圈的第一年之后,他的想法却慢慢改变了:体制内,看似高高在上,衣食无忧,实际内部调整的机会比较少,工作也失去挑战性,日子很是安逸,每天按部就班,他似乎一眼就看到了自己几十年后的生活。

他并不甘于人生被设限,想尝试更多的可能性,诚如他跟我所说:“如果不是当时内心里还有一丝对未来的希望,可能真的就一辈子都待在制度内了,成为体制内一成不变的流水线工作者。”

后来的他,痛定思痛,辞职创业了,选择了瞬息万变的电商行业,在创业的前期,工作量极大,他经常不眠不休,也没人可以带他入门,也没机会接触行业的大咖,在熬过了最苦最累的前三年,他终于迎来了自己事业的辉煌。

也算是小有成就吧,自己开了一家天猫店铺,专注于咖啡,单店的营业额流水很可观。

事业稳定后的他,生活作息时间竟然跟在体制内时一样了,而心境却不一样了,他说:以前在体制内,害怕这种朝九晚六的稳定性,会毁了自己对自由的向往,禁锢了自己。而现在这种朝九晚六,是自己打拼过来的,却给予自己足够的安全感,事业给了自己充足的保障。

最后,想用瑞德的一段话作为结尾:“有些鸟是不能关在笼子里的,他们的羽翼太夺目了,当他们飞走的时候,你会发现,把他们关起来是一种罪恶。”

因为这些不安现状的鸟,拥有两个发自内心的向往,自由和希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肖申克的救赎:一个人被制度化有多危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hf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