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爱与恨之间
首先,这不是一段描写情感纠葛的故事,而是一次关于中日关系的讨论,在我看来这样的“情感”纠结也不亚于琼瑶阿姨笔下的主角了,但我更想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体会,像《菊与刀》一样客观的了解日本。《行走在爱与恨之间》是白岩松大哥14年出版的书,内容主要来自2007年《岩松看日本》系列电视节目的文字版本,目前读到《冲突与希望》。声明:从未去过日本,大哥之所见,既我之所见,理解而已。如果说的片面,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想法。
从07年到14年,安倍晋三既是当初中日关系的破冰者,也是今天矛盾的加冰者,貌似两国关系的主动权总在个别领导人身上,但这是靠不住的,归根结底还要看中国的实力,这也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一个关键。了解对方,了解自己,有时认真了解对方,也是了解自己并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一条路。现在,日本的各种信号都提醒着我们要时刻紧惕日本的右行,扭曲历史;美化侵略行为,无不让人愤恨。但是离开理性与客观的思考,任何呐喊也无济于事,不要被愤怒遮蔽了双眼,不管对方是谁,不管他曾经做过什么,哪怕他只剩下一个优点,我们也该把它学来,让自己更优秀,这才是一个大国的心态。这些年来两国关系疙疙瘩瘩,根子上还有一个彼此认知的问题,要建立真正的睦邻友好关系,日本需要重新认识中国,接受中国的发展。
靖国神社:极端的日本“二战”史观
靖国神社这是中日关系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儿。表面上看,人们的愤怒,来自于那里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灵位,而实质上,比这灵位更可怕的是仿佛无形的靖国史观。通过靖国神社馆长的介绍,去年一年参观靖国神社的人超过了500万,且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近年来参拜的年轻人在明显增多。靖国神社是右翼分子经常去的地方,在有的日子里,在这里会看到数十万的右翼分子聚集到供奉着14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并大肆进行军国主义宣传。
靖国神社中有一个游就馆,名字来自于《荀子》里边的一句话“君子游必就士”,意思是你出游的话,就要去学习一些有德行的规范和品行。它其实是一个战争博物馆,更是日本选产所谓圣战的地方。里面循环播放着两个视频,一是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称为“支那事变”,二是把日本发动的太平洋战争称为“自卫战争”,历史在这里被完全扭曲着展示了出来。制作组没看完,直接出来了,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在那里想看完都是很难的。简直可笑,就是很认真的给你讲一个完全不存在的事实那种可笑,滑天下之大稽。任何的一种历史观应该讲理、有道理,要有理性,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原文)“平心而论,靖国神社的环境是非常优美的,树木参天,古迹保护得非常好,洁白的和平鸽在此自由地飞翔、觅食……如果它仅仅是日本一个著名的体现神道思想的神社,那么它是无与伦比的。但是它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越来越强调“为国捐躯”,排斥所有反战者、受害者的灵位入内,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罪人歌功颂德的地方了。这完全背离了日本传统神道对死者一律尊重的精神,意识形态的味道太重了。”
下一节《和平博物馆:一种理性的声音》,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