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何以为孝?

何以为孝?

作者: 观海听涛1982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21:50 被阅读0次

          父母之爱如天地般宽阔;父母之爱如天地般无私。

    何以为孝?

          中国文化是孝文化,孝是中国文化的根。中国几千年以来以忠孝治国,“百善孝为先”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固化为华夏儿女不变的认知,《孝经》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又有古语“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实在是深刻。孝说起来简单,但行起来却不易,真正的孝可分为四个境界,一者孝以养身;二者孝以养心;三者孝以养志;四者孝以养天地。

    何以为孝?

          第一层孝以养身,以物养亲,尽心养亲,使父母衣食无虑。中国自古以来,讲到恩德,首先讲父母养育之恩,古语道:“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一个人从小到大,父母生了身,养了身,时时刻刻在挂念着,养育之恩大于天,待父母老了,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能够保证父母吃好吃饱,穿好穿暖,这是物质上的也是最基本的孝。如果确实困难,那就看是否有孝心,古语道:“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如果有能力却连父母身都不能养,算是逆子,可谓大不孝。但不是说父母老了养身就可以了,《论语·为政》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就是说现在人不懂孝,认为只要能养活父母,就是孝了,其实不然,家里养只狗、养匹马都要给它吃饱,只是养而没有爱的心,跟养个动物没什么区别。这可以说是最小的孝了。

    何以为孝?

          第二层孝以养心,以顺怡亲,上体亲志,使父母顺心安乐。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孔子对子夏说孝敬父母最难的是“色”,“色”就是脸色,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最难。如果你一边给父母丰富的物质一边流露出你不耐烦的情绪,这种孝心就不是真孝心,父母会因你的“色难”很不安心。例如:给父母买了一台智能手机,但却不能耐心教会父母怎么用,而总是嫌父母这也学不会,那也学不会一样。虽然物质上给予了,但是精神上不能够给予,父母是快乐不起来的,反而会因为你的埋怨而心生愧意。因此,为人子女对待父母要“色悦”,要有父母教子女那般耐心,要从内心深处发出微笑,要能够承欢父母膝下,多陪父母聊聊天,多听听父母的“唠叨”。人老如少,越老越有童心,但又不能把老人当孩子待,需把握好度,让他们从心里感到高兴,这属于精神层面上的孝了。如此,可以算上中孝吧!

    何以为孝?

          第三层孝以养志,以养荣亲,自强自立,使父母光耀门庭。《孝经》中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对于父母, 除了尽心孝养, 给予精神上的关心和敬重外, 还要自己本身行的端、立的正,心不妄想,行不越轨,一言一行合乎正道,不为外界物欲所动摇,这就是立身行道。这样的人格道德,上可无愧于祖先,下可为后世表率,为众人所景仰,不但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还会流传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将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称他父母教养的贤德,这样一来,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比养心更进了一步,可谓大孝。

    何以为孝?

          第四层孝以养德。以德拔亲,行道立德,使父母成就慧命。这里的孝就不仅仅是对自己父母的孝,而把这种仁爱恭顺父母的孝心延伸到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延伸到对兄弟姐妹的友爱,延伸到夫妇家庭中的和睦,延伸到与朋友交往的诚信,延伸对全天下父母的孝,延伸到对一切众生的慈悲之心,就像南怀瑾老师一生“把自己的子女当作天下人的子女,把天下人的子女当作是自己的子女”一样,就像孔老夫子一辈子都在宣扬“仁者爱人”一样,就像佛教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一样,这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这大爱惠及芸芸众生,是一种没有分别,没有局限的爱。一个人能有这种精神,并为之努力不懈,可谓至孝。

        “孝”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合起来是上一代跟下一代,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从无尽的上一代到无尽的下一代是一体。

    何以为孝?

        只有带着孝心出发,才能够走的更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以为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hj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