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何以为孝

何以为孝

作者: 雁子forever | 来源:发表于2020-03-15 14:32 被阅读0次

最近读《论语》,孔子对孝的几个解读,让我很受启发。

现代人普遍对孝并没有太深入的思考,大多数人尽孝的方式是沿袭父母对待他们父母的方式,亦或受社会世俗的一些影响,偶尔闲下来的时候,给父母打打电话,逢年过节回家探望,等待生病了才不得不抽出身来侍奉几日,直到子欲养而亲不在……

世俗的方式就是尽孝了吗?我们跟其他人一样,就是尽孝了吗?怎样才算是尽孝呢?

这些问题,两千年前孔子的学生一样和困惑。

一、能赡养父母,就是尽孝了吗?

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的人们认为能养活父母就是尽孝,但是像狗能给主人看家护院,马能代劳,这些都是供养主人,则能算孝吗?对父母不恭敬,跟狗和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可见,只是能赡养父母,服侍父母,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对父母恭敬。那什么叫对父母恭敬呢?

二、事事都顺从,才算是尽孝了吗?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问什么是“无违”,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礼,是个比孝更宏大的概念,孔子在这的解释,并不能让我们抓住重点。无违,从其心顺其意,确实会让父母感到高兴。然而孔子说的无违,是说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事事都要顺从父母的意思吗?倒也不是。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父母在世,孩子不得专断。要观察父母,如果父母有善行,则顺从;有不善之行,就要建议不要那么做,不必顺从。

父母绝非完人,他们有自身优点,有一生的经验,对有些事情看得比我们透彻,对于他们说的对的地方,当然要顺从。世事发展之快,令人应接不暇,父母的很多观念可能并不适用于当下,但是我们也不能直言顶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三、不让父母操心,算是尽孝吗?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能有幸长期陪伴在父母的身边。父母对我们牵肠挂肚,有时候在电话中不经意谈起的小成就,会令他们高兴好几天,在别人家的孩子的父母面前吹嘘好一阵;但是与之相反,我们流露出的坏情绪和烦心事,也会在他们那里放大好几倍。关心则乱,牵挂却又无能为力,不明详情,忧思伤身,乱出主意,白操心,反而惹得孩子们心烦。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意思是,让父母唯独担心的是子女身体有疾病,就是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自己要珍重。对父母而言,对于照顾我们的身体,父母经验丰富,我们有什么问题,他们知道怎么应对,不会乱出主意,不会瞎操心。还能让父母感受到对他们的依赖,有些许幸福感。而对于其他父母无法掌控的事,我们还是报喜不报忧的好。

四、孝,究竟是什么呢?

赡养、“无违”和“唯忧”这些似乎都是平常之事,尽孝还需要做哪些呢?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色难”的意思是说要和颜悦色的侍奉父母,才是难得。一个孝子与父母相处时,心中自是和顺欣悦,形之于外,便是和颜悦色。孔子举了几个例子,老师有事,学生代劳;有酒食好吃的,先给长辈,这能算是孝吗?

抛出那些世俗的标准,孔子给出了孝的终极答案,就是色难。

不同的人问孝,孔子给的答案是不一样的。孔子可能是因材施教,孟懿子可能经常顶撞父母,所以孔子让他“无违”,孟武伯可能竟让父母操心,所以孔子让他“为其疾之忧”。每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的父母不同,尽孝的方式自然也不尽相同,但孝的关键是在于出于本心的自发的去亲近孝敬父母。

所以尽孝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是说怎么做了就是孝顺,怎么做了就是不孝。孝与不孝,全在乎一心之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如何尽孝,又何须询问他人呢?王阳明主张心即理,如果本心诚然为孝,则无论怎样行事,则都是孝。

然而关键在心此心是不是摒弃了过分的私欲,是不是诚。如果诚心牵挂侍奉父母,则必会时时与父母聊天,则并不忍心违逆,则必不忍心其过多的为我们操心,则必会和颜悦色,则父母必身心愉悦,则必为孝。

相关文章

  • 不敬何孝

    仅仅养活父母,不能算是孝。 孔子与弟子子游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对话。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知道子游是个对...

  • 何以为孝

    文|蓝熵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

  • 何以为孝?

    中国先贤说“百善孝为先!”可什么是孝呢?我说于大家听!…… 孝字的华文释义:1,孝顺.2,旧时尊长死后在...

  • 何以为孝?

    父母之爱如天地般宽阔;父母之爱如天地般无私。 中国文化是孝文化,孝是中国文化的根。中国几千年以来以忠孝...

  • 何以为孝

    最近读《论语》,孔子对孝的几个解读,让我很受启发。 现代人普遍对孝并没有太深入的思考,大多数人尽孝的方式是沿袭父母...

  • 忠以为国,孝以为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是儒家内圣外王的代表思想,其中修身是前提条件,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最终目的。我觉得这种...

  • 八五

    绿荫如景,沉寂围心,索素甚少,何迟不归? 双亲渐迈,不予留守,世事渐逝,何以为孝? 夫妇随行,夜梦已故,妻儿不悦,...

  • 不敬,何以为孝

    中国古语有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如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

  • 善事父母以为孝

    善事父母以为孝, 微笑勤谨以为德。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言道:“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他认为,“孝...

  • 樂孝當下——讀通札記(403)

    讀文白對照本《卷四十》,感:1、樂孝當下。父母,子之本,當為孝!何謂孝?《孝經》言:夫孝,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以为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vre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