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之美

作者: 林清萓 | 来源:发表于2018-04-11 16:15 被阅读27次
    浅谈艺术之美

    前几天,有人说我有两张黑白照片拍地很好,瞬间有一种高山流水遇知音般的欣喜。

    接着他说,这两张照片看起来很悲伤很孤单,但是有一种朦胧美,神秘而又不可捉摸,男士看了应该大都比较喜欢。

    我有些怕他误解,就翻出胡晏荧创作的瓷娃娃照片给他看: 你看,如此玲珑剔透,完美无暇的瓷娃娃,可眼睛里却盛满了无法抑制的悲伤。那伤太重太浓,若不是孤独到了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疼痛到了骨子里心底里,又怎会如此难以释怀?

    悲伤逆流成河的感觉大抵就是如此吧。这个瓷娃娃本身并没有生命,可是胡晏荧却用她的一双巧夺天工之手赋予其以灵魂,并使其巧妙而又无声地向人们传递了一种情绪,一种人类共有的情绪。那深入骨髓的伤感和孤独,悲凉却又凄美,让看过的人无一不感到一种深深的震撼。

    图一

    我所想传达的一种情绪也有些类似于此,但照片只是我一时一刻的一种情绪的夸张和放大,并不代表我的常态,我所想表现的只不过是一种人性最深处的孤独,一种悲剧式的凄美。

    图一所呈现的是一个人被铺天盖地,突如其来的孤独和恐惧所笼罩时的感受,以及面对这来势汹汹的孤独和悲伤的无力之感。

    图二在图一基础上有所延展,所传达的是在认清和接纳了现实的残酷之后,反而升华出了一种凌驾于现实之上的无畏和超然。还有一种不甘心轻易就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并决定与之抗争到底的桀骜和不羁。

    图二

    那个人说,他只是高中文化,理解不了那么多,不管是凄美还是什么美,只要美就行了。突然我觉得,可以雅俗共赏的美才是真美。而艺术正是这样的一种极致的美,它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孤独这个东西太庞大了,每个人都需要一些容器,而我选择的就是人偶。” 胡晏荧说。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孤独而又悲伤的瓷娃娃。毕竟,每个人都生而孤独,孤独本是生命里的一种常态。

    那么,悲伤也是。就如张信哲的那首《白月光》里所唱:白月光,心里某个地方,那么亮却那么冰凉。每个人都有一段悲伤,想隐藏却欲盖弥彰……

    无独有偶,这让我想起来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呐喊》: 画中人的脸上布满了焦虑不安的痛苦,歇斯里底的绝望以及一种极致的孤独……

    蒙克把极端的孤独和绝望之情,艺术地呈现于人们面前,有声有色,天人合一。该作品中的人物,有一个特殊的寄托,表现一种特定心理状态。

    呐喊

    在这幅画作中,蒙克所用的颜色虽然与自然颜色的真实性是一致的,表现方式上却极度夸张,展现出了他自己的感受,画作里的线条扭曲,与桥的粗壮挺直形成鲜明对比,蒙克将画面中沉闷、焦虑并且孤独的情感,表现到了一种极致。

    蒙克也正是通过创作,打开了他自己幽闭着的冰封般的情感通道,在不自觉中,泄露了他自己内心的情感,并使内心沉积的巨大精神能量得以宣泄。

    今天之所以写这些文字,一方面是为了对那些不理解我照片背后含义的人稍作解释和说明,一方面也是为了表达我对艺术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艺术,就是美,纯,真实的东西,即便是凄美也是一种残缺而令人心碎的美。真正的艺术完全是诚恳的,朴实的。它会带走你的思维,你的心灵,带给你一种兴奋,对人生的一种兴趣,让你觉着活地有意思。如果没有艺术,生命就失去了许多意义和色彩。

    最后,请允许我用曾经写过的一首不算是诗的诗结束此文:

    在美面前,人人平等。遗憾的是,美只存在于可以发现它的人的眼里和可以领略它的人的心里。

    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任何的存在都有它的理由。所以你不必抱怨,也不必怀疑,不是你的世界不够美,你所需要的只是提升你的审美能力,还有你创造美的能力。

    等到站地够高,望地够远的那一天。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同样的世界,同一双眼睛,却多了许多不一样的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艺术之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lz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