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辩证法与通种学说
普通人说“人人生而平等”、佛家说“众生平等”、道家说“泛爱万物,天地一体”,可见“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
不过,在柏拉图看来,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并非“生而平等”,他认为理念世界处于更高的价值位置。
理念即理想,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去追求理想,这才是人生价值所在;
柏拉图式的爱,也正是对真、善、美这些理念的不断渴望与努力追求。
(按基本法办事,理念,就是我们的基本法)
不同于巴门尼德的二元论,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之间并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
在现象世界中会发生一些事件,被人所感知,而正由于理念世界的存在,我们才能对其进行评价——说这些事件是否是“真”的、“善”的、“美”的。
我们脑海中对这些理念的闪现,其实是我们对理念世界的暂时的、不完整的一种“偏见”。
如果我们能更上一层楼,对理念世界有更持久的、更全面的认识,当然也就能更好地感知及评价现象世界中的各种事件了。
通过这种感知现象世界(经验)、洞见理念世界(理论)的不断交替(辩证)的认知过程,我们也就能不断提升,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就是苏格拉底所说的“省察人生,善待灵魂”。
因此,哲学也就变得既普遍(就它与永恒的理念世界的相关联而言),又具体(就它与变化的现象世界的相关联而言)。
哲学是一个不间断的教育过程,它向上朝着理念(光线),向下朝着现象(影子)。
不能简单粗暴地说,哲学只是为了追求真理而追求真理。
真理的获得,当然要依靠上面所说的辩证交替的认知过程,
但真正的哲学家在获得真理后,也会反过来使用这些真理照亮生活,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言行。
柏拉图认为,
1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各种理念,把它们当成是天上的星星;
(柏拉图说对了一半,天上的星星其实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也是有联系的——万有引力;
我们并不能因为柏拉图说错了就把他贬得一文不值,真要怪也只能怪牛顿与他不同时)
2不同种类的理念之间是相通的。
3真知不只是对某种理念的洞见,更是对各种理念之间联系的洞见。
理念世界是一个整体,说得极端一点,真知是关于“一切”的知识;
只不过,由于认知能力及生命的有限,人们很难获得真知。
尽管人是有限的、相对的一种生物,他依然可以做到不断去接近真知——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这种不断接近真知的辩证法思想,才是柏拉图思想的核心所在,这是他给我们留下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