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我们说了第一招,还有第二招,就是设计好会议规则,这也是对行为的干预,用不一样的流程来控制会议体验。很多单位开会特别容易跑偏、失焦,最终导致会议的产出很低。这通常是因为,没有严格地根据会议的作业面,去设计好相应的流程和规则,所以大家从意识到行为都是散乱的。
比如,本来这是一场项目复盘会,大家坐下来,是想解决项目上出现的某个问题。结果说着说着,发现咱们分工不合理,于是每个人就开始讨论自己手上现在的工作,这就变成了一场任务分配会。
再开一会儿,领导说:“你看我们这个分工咋这么落后,这么不合理呢?我们看看其他公司是怎么干的吧。”这就又变成了一场先进经验分享会。一场会开下来,大家都挺累,什么也没有整明白,只有一件事是确定的,这种会,最后一定会开成领导训人会。
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呢,我给大家介绍一种先进的经验。这种会议规则来自一家著名企业的实践,叫字节跳动,也就是今日头条、抖音的母公司。
我先说明,他们的这种会议规则是针对知识型工作者的,要是跟生产线的工人开会,你肯定就用不上这种规则。
传统开会嘛,在开会之前首先是主持人先上场讲两句,跟大家同步一下这个会议的目的,领导再强调强调。然后大家开始你一句我一句地发言,所以那难免就讨论讨论着跑偏了,或者是碰到其中有一个没有信息量的发言者,搞得大家都很烦躁。
字节跳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就发明了一个会议形式,叫飞阅会。
第一,不准做PPT,而是要写一个尽量简短的文档。这事不单是字节这一家公司的独创,很多大公司都很重视。亚马逊、美团,包括我们得到等等,都不准在开会的时候瞎做PPT,为什么?因为PPT是为发言者服务的。PPT你看是看不懂的,它需要讲解,讲解就要多花好多时间。而文档呢,是为阅读者服务的,不需要讲解也能看懂。而且更重要的是,不需要制作美化,因此就更务实了,也更节省时间了。
第二,这个文档一定要用在线文档来呈现。因为在线文档可以让参会者同时阅读和编辑这个文档。
第三好玩了,比如说今天我们说8点开会,那8点所有人要准时到场。但是在所有人到场之后的15分钟之内,所有人都不发言,不讨论,而是安静地一起默读这个文档。
那在读的时候,因为不是用在线文档吗?我们就可以针对某一部分,如果我们有想问的问题,有不同的问题,要发表的建议,就可以用批注的形式,批注在同一个文档上,这个文档,这时候就变成我们所有人共同的作业面。
第四,在15分钟结束之后,大家就按照这个批注的顺序一一进行讨论。没用的事,大家都共识的事,就不用再说了。
第五,这是我的一个个人经验。对于那些在会议上,但是既没有批注,也没有讨论的参会者,我会当场逼问一个听起来非常不友好的问题:你为什么来参加这个会,你为这个会贡献了什么?这种不友好其实是装的,是希望用这种方式,来形成追求效率和产出的这样一种会议文化。
其实我们老说要改变工作作风,有时候真的很简单,从一套新的开会方式就可以。当然呢,有的单位可能暂时不能用在线文档来开会,没关系,在这套规则背后其实有一些通用的会议规则,跟形式没有关系,你都可以用得上。会前,一定要让发言者准备好材料,要有准备地来开会。同时,要给所有的参会人发议程,发文档,并要求大家一定要养成在会前看完文档的习惯。这么做,不仅确保了会议的进度,同时也是一个信号,跟这个会议的问题无关的人不用来参会,大家彼此节约时间。
会中,要控制每个人发言的顺序和发言的时长,在议程上,你最好就要明确标注每一个议题的讨论时间和每个人的发言时间,设置专门的敲钟人,及时提醒大家会议进程,确保会议顺利进行。
会后,一定要形成会议纪要。一个完美的会议的完美结果,就是一份完美的会议纪要。那下一次再开这个主题的会议,起点是什么?起点就是上次会议的纪要拿出来,我们来看看落实情况,那大家是不是就要抓抓落实?
当然在会议纪要方面,我想给你提个醒。一份好的会议纪要,标准不是把所有的事都记下来。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形成to do,就是我们要做什么。并且这个to do一定是要有明确标准的,有专人落实的,能对接下来的工作有实际帮助的。这个to do就是这场会议的会议产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