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至19日,四川农业大学“绿行人”团队携手成都江源环保组织前往青海省西海镇小泊湖湿地开展了保护小泊湖的志愿活动。本次活动以“保护小泊湖,共建美丽青海”为宗旨,受到了青海省小泊湖环保驿站的大力支持,得到了藏族环保人士南加的盛情款待。在环保民进人士陈永松,北京自然大学老师邵文杰的指导带领下,本次活动顺利开展并完美谢幕。
一位牧民深情地写下“我爱青海湖”初遇环保人士南加探寻小泊湖的故事
南加老师对团队表示欢迎小泊湖湿地的景色很美,但仔细一看却还是垃圾遍地。曾经的森林变成了沙漠,曾经的湖泊已经干涸,108个小湖泊仅有36条还有水源的存在。社会各界的环保人士一直在为此努力,南加就是其中一员。
南加自1994年承包小泊湖这一块的草场开始,一直对草原垃圾进行清理,清理垃圾总计270吨有余。他带动了身边的许多力量,从一个人到一家人,再到整个青海湖周边的牧民。通过捡拾垃圾和种草植树,成功固定沙丘4000余亩,并且使得小泊湖湿地的生态达到历史最佳水平。
南加还与邵文杰为志愿者们召开了小泊湖保护的分享会,让志愿者对小泊湖的生态有了进一步了解。邵文杰表示:“治理环境最重要的不是环境而是人,只有人们的意识提高了才会有更好的环境。”
调研生态环境共造蓝天绿水
湟鱼洄游绿行人团队跟随邵文杰从小泊湖保卫站出发,途经二郎剑、江西沟乡、黑马河乡、刚察等地,主要调研青海湖边垃圾情况和湟鱼洄游情况。
调研中发现,沿途垃圾以塑料袋、塑料瓶、果皮为主,垃圾数量在湖周围也分布不均,以湖东、湖北、湖南较多。还在垃圾填埋场观察发现,今年的垃圾填埋情况较往年更好。而湟鱼作为青海湖的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处于整个青海湖生态系统的核心。今年湟鱼洄游的总体情况较好,在黑马河、沙柳河以及布哈河等河边看着湟鱼不停地逆水而上。说明环保人士的努力并没有白费,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在一年一年变得更好。
在环线上,身着橙色衣服提着大麻袋的人员吸引了队员的注意。据悉,工作人员在此专门负责捡拾草场垃圾,每人每天会在自己负责的路段捡拾4大麻袋垃圾。青海湖的生态环境虽有较大的改观,但仍需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共同营造青海湖蓝天绿水的脚步永不停歇。
垃圾不落地,你我共努力
游客纷纷签字表示不乱扔垃圾前有美女歌手318国道捡垃圾,后有“绿行人”青海湖宣传“垃圾不落地”。
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青海湖沿线垃圾渐渐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环保人士加入了捡垃圾行列,但无论垃圾是否被捡拾,它们都终将留在草原,化为塑料颗粒,进入土壤和水源,成为环境和生态的巨大威胁。
为此,四川农业大学绿行人团队联合草原狼环保公社,小泊湖驿站在环湖东路金沙岛,向游客发出垃圾不落地的挑战邀请。一天的宣传,累计200余人次在签名墙上留在了自己的名字,表示不会乱扔垃圾,为青海湖的生态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更有游客将本次活动以微博的形式传到网上,呼吁更多的人不要乱扔垃圾,加入到“垃圾不落地”的活动中来。
做植物标本,展农大风采
制作标本成果“绿行人”社会实践团在小泊湖湿地进行长达十公里的徒步调研,采集小泊湖的代表性植物、对其进行微距拍摄并记录其形态学特征。
样本采集后进行清洗、压制、装裱,共制作植物标本20余株个,包括马蔺、狼毒、海乳草等10多种小泊湖代表性植物。因沙漠中肉质根较多,无法进行标本制作便做成干花。植物标本及干花将一并展览于小泊湖生态博物馆中,以供游客和牧民参观。小泊湖生态博物馆在青海省政府的支持下,设立于小泊湖环保驿站,主要展览小泊湖环保驿站为生态环境所做的成果。
样本制作过程中,不时有参观小泊湖的游客经过,对所做标本赞不绝口,更有游客停下脚步加入到标本制作过程。南加也用他那并不标准的普通话说道,“四川农大的孩子们都是好样的,你们都辛苦了,谢谢你们。”
访沙漠腹地,求治理方法
“绿行人”团队在小泊湖环保站南加的带领下,徒步前往沙漠腹地进行植被生长状况调研。重点查看治沙区的黑沙蒿和原始森林植被的覆盖率和水土保持情况,同时询问当地人对于治沙的态度,并对特征明显的植被块做了样方调查标记。
调查结果表示,治沙区野生动物数量种类逞上升趋势,并且治沙区中黑沙蒿长势良好,覆盖面积较大且其他植物种类也更加丰富。结果表明,虽然在治沙方面取得较好效果,但原始森林面积急剧减少,且鼠兔破坏了大量植被,沙漠环境已经不能适应大型植物生长。
沙漠治理工作以及鼠兔防治工作,刻不容缓。环境整治不仅仅需要志愿者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此次调研加深了团队对沙漠生态环境的了解,为后续治理沙漠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让更多意识到保护这片净土的重要性,全面推动青海湖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
做植物样方,分析多样性
对比书籍中植物确定植物名称“绿行人”团队来到小泊湖湿地进行样方制作。队员们将样方带插入到所选单位面积的土地中,坐在或蹲在旁边,观察所选样方中的植被类型、多度、高度、优势物种、植物所处环境的干旱程度,并记录于样方表中。
做样方的过程中,有很多植物不能分辨,“绿行人”们便拿起了从图书馆借来的图书对比植物形态特征及图片进行识别,还借助花伴侣及形色等app辅助识别植物。采集优势物种并带回,方便询问的同时又可用于植物标本的制作。
本次活动共制作样方48个,采集土壤8份,对小泊湖植物的多样性和土地荒漠化治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川农业大学“绿行人”团队在本次活动中辛苦付出,头顶的烈日没有让他们退缩,脚下的灼沙也没有阻挡他们前行的脚步。最终,团队成员得到了小泊湖保护站南加的肯定与赞扬。受保护站负责人南加的热情邀请,团队成员拟定将于今年寒假再次前往小泊湖开展活动,携手为青海湖的生态环境治理贡献力量。
南加老师邀请团队寒假继续前往作者:董甜甜、饶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