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下)第1-50页
第十二章:托马斯·霍布斯
(著作《利维坦》,生于1588年,英国,活了90多岁)
《生平与时代》
摘录:他的观点,政治权威必须是绝对权威。《利维坦》的寓意是,被统治者有责任服从并协助任何能保证和平、允许人民靠自己努力致富的政权。
(允许人民靠自己努力致富,这一点很重要。古代的科举制度,就是打通了平明百姓的上升渠道,阶级流动起来,不再固化,人不会被出生所禁锢。)
摘录:他们用史实来装点自己的政治偏见,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博学多闻,其实是以修辞代替思想。
(这个自己需要警惕,不要妄自说,书上说什么什么,应该怎么怎么。不结合实际的言语,都是耍流氓)
《<利维坦>与科学》
摘录:不存在完美的事物,正如几何教人如何构建完美的圆形和长方形,建国的科学是构建完美的科学,实际存在的国家总和完美的国家有差异。正如绘制的直线总会偏离完美的平直度。
(并不能因此否定追求完美,可以是追求极致完美,但没有绝对完美。)
《霍布斯论人性》
摘录:理智是计算后果的能力,也就是逻辑推断。
我们的意见可以被别人纠正,运用理智意味着愿意听从他人的意见。
人运用理性思考世界,也思考自己的动机。
(当再次听到别人说自己过于理性的时候,我也不想反驳了,自己做什么,想什么,自己清楚就好了。)
摘录:字词之所以有特定的意思,是因为人给自己想记录下来的经历加上了“名称”。
(算是对文字、语言,加深了理解。)
《善与恶》
摘录:只有人的愿望和恐惧才是现实。
(微观经济学十大愿意之一:人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实现愿望,是正激励。回避恐惧,是负激励。)
摘录:人得到自己想要的就会感到幸福。
(人与人的经历、接受的教育不会相同,那么“想要的”就不同,“幸福”也就不同,以此为基础,不要把自己“以为的”认为是他人“以为的”。区别会有很多,但是也会有很多共同的认可的“想要的”,这就是文化的教化之功劳了。)
《自然状态:所有人与所有人为敌》
摘录:人是理性的动物,有自我保全的本能,通过感觉来了解世界,他们用语言来为经验命名,记录过去的经历,预测将来的事情。
(又提到了理性、语言文字,人生旅程可不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摘录:权力是控制未来事态发展的能力。
人目前掌握的能够控制未来的资源就构成了权力。
人这种生物总是生活在焦虑之中,所以他必然想掌握权力;
吃完一顿饭后,会操心下一顿饭从哪里来,于是人要掌握对自己以后将会需要食物的“权力”。
“一个权力接着一个权力,至死方休”。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权欲熏心,或欲壑难填,而是他们为了保护自己而不得不争取权力。
大家是在进行军备竞赛。
(以前对权力的认识很局限,仅以官场权力为权力。这样的论述已经和那什的“博弈论”思想相似了。不得不争取权力,确实存在,甚至身不由己。权力需要人脉,获得人脉同样也背负着义务,各种酒局应接不暇。据我所知不少饮酒早逝的人……)
《战争》
摘录:在自然状态下,竞争没有好结果。
(无序的竞争会导致战争。人们需要政府确定所有权,以及当自己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提供第二次打击能力,威慑意图侵犯自己的人。)
《自然法》
摘录:马基雅维利悲观地说,人都是邪恶的,一有机会就会作恶,但霍布斯不同,他认为人本质上是天真无辜的。
摘录:所有人在身体上,或者生理上,都是自我为中心的,但这与善良、诚信和公正并不矛盾。
(以前既有相信人性本善,近些年相信人性本恶。看到这句话,一结合,人性本天真无辜更贴近自己的认知。一个人内在基因利己是一种驱动力,外在环境教化道德也是一种驱动力。无关善恶,是人罢了。)
(然而文化进化的速度和影响力,远超基因演化的进度。如此说,人性本天真无辜,成人之后的种种作为,谁的功能,谁的过错。说不清,做好自己吧。)
摘录:自然法的第一条就是要人谋求和平。
(马奇诺需求定理,第一条就是生存需求。)
《义务》
自然法三条:
第一条:要人谋求和平。
第二条:要确定自己对一切事物的权利。
第三条:人要履行达成的契约。
(义务就是履行为保障自己权利与人达成的契约,生活中的义务比比皆是,这个不宜深究吧?越往下想,似乎越少了点人情味……)
2019年4月17日 21时30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