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珠是《红楼梦》里没有出场的人物之一,但却似乎又无处不在:冷子兴说荣国府时提到过,说到李纨守寡也提到过,说到宝玉的学业问题时也提到过……
一个神童一样的人物,却早早的离开了人世,丢下父母和妻儿,继续做着那黄粱美梦……
【一】身为嫡长子的压力
贾政原本是想靠着读书谋出路的,结果父亲上本让皇上体恤赐了个从五品的官,他的梦想无法实现,便发这梦想转嫁给了自已的孩子,贾珠作为嫡长子,首当其冲,成为贾政的试验品,贾宝玉未出世之前,贾政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了贾珠身上:
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
这个进学,可不是进入学堂那么简单,在明清时期,童生经县、府与学政三级考试合格, 录取为府州县学生员者,称为进学,亦称人学。也就是说,贾珠十四岁就经过了县、府、学政三级考试,被府州县学录取,成了生员。
所以这个贾珠,可谓是少年老成,就像神童一般,把个其它人都比了下去,仿佛有贾敬之风,进士也就离之不远了。
可以想象,这样的儿子,在贾政眼里,是巴不得他尽快出人投地,所以学业上更是加紧训导,令其不停读书上进,最后把个贾珠逼得不堪重负,便生出许多的病根,竟然撒手归西,遗憾今生。
【二】发妻亦是书香之家
贾珠娶妻,大致在十五六岁,古时这个年龄差不多就议亲娶妻,也没啥奇怪的,而他娶的妻子,不像贾琏的那般名门望族,与贾府也是姻亲,而是一个小官员李府家的千金,但这家却是与贾府不同,是书香门第,符合贾府从武将转型文官的需求:
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读诗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谓"女子无才便为德",故生了便不十分认真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读读,认得几个字罢了,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了;却以纺绩女红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
既是书香之家,却不教吟诗作画或者如黛玉、宝钗般的读些闲杂书籍,也学得见多识广、说话有趣、逗人欢喜的性格,却让她读什么劳什子《女四书》之类的三从四德、贞节烈妇的传记,生生地将一个大好的女儿教得封建思想深入骨髓。
贾珠好学上进,闺房之中想来李纨也甚是无趣,解解闷的心大致都没有,压力得不到释放,心境舒畅不开来,最终病去,大概也是抑郁而终,这就是贾珠的婚姻。
【三】是榜样也是家族痛
贾珠在整个贾府,成为了一种传说。贾政教育宝玉时会说:你怎么就不学学你大哥哥,人家十四岁就进学了。李纨教育贾兰时会说:你一定要学你父亲那样,十四岁就进学了。其它的诸如贾环、贾琮什么的,自然在必要时,也是会以贾珠为榜样的。
可是,这榜样的背后,却是全家族的痛:这么有才能的男儿,却年纪轻轻赴了黄泉,冷子兴说是病死,但真正的死因却不得而知,看贾政打宝玉的那个状态,宝玉尚且有贾母与王夫人的庇护,而贾珠那个时候,被贾政打得快没命时,又会有谁去护呢?
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
看到宝玉被打得如此气若游丝,忽然想到了贾珠,王夫人这一哭贾珠不打紧,把李纨也惹哭了,娘俩一起哭,最后贾政也哭了。贾珠这个榜样,让一家子想起来就哭,平常肯定是不敢提一下的。这就是全家人的痛处。
自然也是家族的痛,原本以为靠着读书再次巩固贾府,将祖辈的荣耀更进一层,好不容易有了贾敬,却世袭了官位,最不容易有了贾珠这样的天才,却英年早逝,而宝玉似乎不是读书的料,刚刚出生抓周时,却抓了脂粉钗环这些,无望的贾政,看到贾府的无望,对于贾珠的给他们造成的痛,更加刻骨铭心。
这就是贾珠从不出场的存在。
我是青鸾惊鸿,蜀女,闲暇之余,胡说红楼,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红楼千种解说,也就不稀奇了,欢迎和我一起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