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因斯坦,许多年轻人有一些误解。比如,经常听见有人说,量子力学是一群年轻人共同的发明,而相对论却是爱因斯坦一个人的创造。事实真是这样吗?当然不!
天才也需帮助。爱因斯坦在研究相对论的过程中曾经得到过来自朋友和同事的大量帮助。只不过帮助他的那些人大多数从不曾出名,并且已经被人们遗忘。首先,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就给予了他无私的帮助。除了米列娃之外,大学同学马塞尔·格罗斯曼可能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位。
1896年至1900年,爱因斯坦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Swiss Federal Polytechnical School)度过他的大学生涯。这所学校后来改名为苏黎世联邦高等理工学院(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ETH)。
大学同学格罗斯曼(Marcel Grossmann)是一位天才数学家和有条理性的学生,爱因斯坦人生中的几个关键节点都得到了格罗斯曼的帮助。相传爱因斯坦经常旷课,靠着格罗斯曼的笔记通过考试。1902年,格罗斯曼的父亲帮助爱因斯坦争取到了伯尔尼专利局的一个职位,从而使爱因斯坦结束了生活的窘迫。
不止是生活上给予爱因斯坦帮助的热心人,格罗斯曼还是他研究中的合作者。爱因斯坦关于广义相对论的第一篇论文就是与格罗斯曼合写的。这篇论文被认为是一篇“纲要论文”(the Entwurf paper)。
为纪念马塞尔·格罗斯曼对相对论的杰出贡献,1975年意大利设立马塞尔·格罗斯曼会议(the Marcel Grossmann Meetings),以及马塞尔·格罗斯曼奖。
马塞尔·格罗斯曼奖被视为物理学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在2015年14届马塞尔·格罗斯曼会议上李政道和杨振宁获得马塞尔·格罗斯曼奖。杨振宁因其加深了物理学中的几何方法这一贡献获奖,李政道的贡献则在于他在白矮星方面的工作刺激了著名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重回天体物理领域,并且引领了中子星内部状态结构的工作。
2018年7月2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开幕的第十五届马塞尔·格罗斯曼会议,授予数学家丘成桐“马塞尔·格罗斯曼奖”,称赞其在证明广义相对论中总质量的正定性、完善“准局域质量”概念、证明“卡拉比猜想”,以及在黑洞物理研究等工作中作出的巨大贡献。这是该物理大奖首次颁给华人数学家。
据说,爱因斯坦朋友很少,像样的学生更是少得可怜。爱因斯坦也因此被称作孤独的天才。朋友当中,米歇尔·贝索(Michele Besso)跟他保持了一生的交情。
1902年,爱因斯坦进入伯尔尼专利局,两年后贝索也加入进来。爱因斯坦经常和贝索讨论。爱因斯坦后来承认,与贝索的讨论让他获益匪浅。1905年6月30日,爱因斯坦在发表的奠定狭义相对论基础的论文(“On the electrodynamics of moving bodies”)中,唯一感谢了贝索这位朋友和同事对这项工作的忠实帮助和一些有价值的建议。这就是他们这段友谊的记录。
1955年3月,贝索病逝,爱因斯坦非常难过。在写给贝索亲属的信中,爱因斯坦说,“贝索的逝世是他的和谐一生的终点。对于一个敏锐渊博的人来说,和谐一生是稀有的礼物。"在临近信的结尾处,爱因斯坦写了一段著名的话,既是对他的挚友说的,也大概是对自己说的:“现在,他又比我早一点点离开了这个奇怪的世界。这一点并不重要。对相信物理的我们来说,不管时间多么持久,过去、现在、未来之间的分别,只是持续存在的幻想。”爱因斯坦在这段话中流露出的心境,既看穿了世界,也看穿了人生。他并不留恋。写完这段话的四个星期后,1955年4月18日,他也走了,终年76岁。
无可否认的是,普通人跟爱因斯坦相对论相距甚远的原因之一是相对论那复杂高深的数学理论或者表述。一直以来,人们都有一种错觉,认为作为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应该在数学上也具有极高天赋。但你能否想象,其实,爱因斯坦的数学是其“弱项”?
实际上,爱因斯坦的数学并不好。他1915年最初发表广义相对论时,数学部分是他的同学格罗兹曼写的。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在他的狭义相对论发表后,他的老师闵可夫斯基马上给出了更简洁的形式。
闵科夫斯基(Hermann Minkowski,1864-1909)是爱因斯坦大学时的数学老师。爱因斯坦不喜欢数学,所以经常逃课。所以, 闵科夫斯基称爱因斯坦是"我班上最懒惰的学生"。1908年闵科夫斯基揭示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几何意义,一年后闵科夫斯基去世。
利用几何解释相对论一直持续到今天,比如数学家丘成桐的工作就是这样.。利用几何解释宇宙自古希腊就有尝试。1587年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在他的著作:《宇宙的秘密》(Mysterium cosmographicum, or The Mystery of the Universe)这本书中他惊叹“发现了上帝创造宇宙时的思路”“上帝精通几何!”
在大数学家希尔伯特面前,爱因斯坦的数学就更不值一提了。
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1862~1943)是德国著名数学家。1895年起,希尔伯特任哥廷根大学教授。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期间,希尔伯特请爱因斯坦去交流。爱因斯坦讲了他的广义相对论的理论,特别是他正在寻找一个后来称作爱因斯坦方程的正确格式。爱因斯坦感叹,数学真是太难了。
话说希尔伯特听了爱因斯坦的讲述,微微一笑:“有那么难吗?不就是黎曼几何嘛!”凭借他几何学的洞察力,希尔伯特马上意识到爱因斯坦寻找的方程在几何上的意义。在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10天前,希尔伯特宣布找到后来称作爱因斯坦方程的方程,把爱因斯坦吓出一身冷汗。爱因斯坦非常不满,赶紧写信给希尔伯特,主张这个方程的发明权。希尔伯特大度地表示这个方程的发明权确实属于爱因斯坦。其实,希尔伯特发现的爱因斯坦-希尔伯特-作用量(Einstein-Hilbert action),可以用来简洁地推导爱因斯坦方程,而爱因斯坦直接创建了这个方程。
杨振宁曾在公开场合谈到爱因斯坦,并做了十分中肯的评价。杨振宁认为爱因斯坦后来统一场论未取得重大进展,原因在于他数学是“弱项”。
对此,爱因斯坦自己也有认识,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读书时更喜欢物理而非数学,因为我认为我在物理上的直觉更优于数学,我很难以分辨数学研究中的重要与否。而面对物理时,我可以很清晰地知道什么是重点。因此,我选择了物理。后来,在我的物理研究更加深入后,我才发现物理和数学的基本结构有很紧密的联系,我便告诉自己以后也要对数学产生兴趣。”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但是伟人不是完人。首先,爱因斯坦以私生活混乱闻名。
1903年,24岁的爱因斯坦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他们结婚前就已经有了第一个孩子。1919年,爱因斯坦40岁。这一年,他与米列娃离婚,同年,与表姐爱尔莎结婚。这段婚姻从1919年一直持续到1936年爱尔莎病逝。
爱因斯坦前前后后有许多情人,如早年就认识的安娜,他的表姐、续妻爱尔莎的女儿伊尔莎,已婚少妇、年轻女秘书倪贝蒂,富有的花店主,犹太寡妇,为他生下第二个私生女伊夫琳的纽约舞女等。跟着他工作了几十年的私人秘书杜卡斯,为了他而终生未嫁。爱因斯坦在去世之前,把自己在普林斯顿市默谢雨街112号的房子留给了她,条件是不能成为博物馆。
这位伟人对婚姻有独到看法。
美国电影《天才》(英文名Genius)改编自沃尔特·艾萨克森的畅销书《爱因斯坦传》,2017年在美国上映。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是爱因斯坦和秘书的偷情戏。
一番云雨之后,爱因斯坦希望秘书搬来和他一起住。但他已经有妻子了,而且还深爱着他的妻子,秘书自然不同意。爱因斯坦说他们的关系不应该受到他妻子的影响。他告诉美丽的小秘书说,一夫一妻不符合自然,是宗教下的产物。对权威的盲目信仰是真理的头号大敌。秘书反问他:你所谓的真理就是不用守规则吗?爱因斯坦说:我喜欢莫扎特和巴赫,我喜欢阿尔卑斯山和波罗的海,为什么不可以同时喜欢两个女人?爱因斯坦的回答,让人无言以对。
澎湃新闻2018年6月13日援引《卫报》报道,在普林斯顿大学刚刚出版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游记》发现爱因斯坦的另一面。
爱因斯坦1920年代在亚洲各地的旅行日记,写于1922年10月至1923年3月之间,记录了爱因斯坦对这趟旅途、科学、哲学和艺术的思考。其中多处评论他在旅行中遇到的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
遗憾的是,爱因斯坦对中国人的评价非常负面。“中国人吃饭的时候不坐在长凳上,而是蹲着--就像欧洲人在茂密的树林里解手的时候所做的那样。就连孩子们看起来都是无精打采的迟钝样子。”中国人具有“旺盛的繁殖力”。“我注意到这里男女的差别微乎其微,我不明白中国女性具有何种魅力吸引男性到这个程度,让他们生下这么多后代。”“如果这中国人取代了其他种族,那就太可惜了。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人来说,缺乏思想将是无法言说的枯燥乏味。”
根据上述言论,有人曾抨击爱因斯坦是种族主义者。但是爱因斯坦只是如实地写出了他的所加所闻所感而已,据此对他上纲上线横加指责是不公平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