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认知里,几千年儒家文化的熏陶,持中、保守、内向、克制、忍让,即“温良恭俭让”已刻进了我们的骨子里。
所以,我一直认为我们是含蓄的,表达感情也不会直白浓烈,可才翻开的诗经,就打了我的脸。
《召南.草蟲》选段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太拗口,那就直接上易中天老师的译文:
你这欢叫的虫虫,
你这蹦跳的东东。
看不见他,
我忧心忡忡。
见到他了,
抱住他了,
我的心这才放松。
这直白热烈的女子,让同为女性的我都不惊吓了一跳:这火辣辣的情,真不会把君子吓跑了?
感叹完,我突然想到那句耳熟能详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似乎也与含蓄没有关系。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我们如今所读《诗经》,都是孔子“述而不作”整理后的瑰宝。
也就是说孔子对这些男女浓烈情感的表达并不反对,从他推荐《诗经》的角度来说还是推崇。
那再看儒家里的"内向、克制"等心理基础,是否在"情"之一字上并未做要求?君子的"礼"是否只是教他们学会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对于爱只需克制?难道儒家只是用来告诉世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基础?
哎,学渣的我太难了,不管啦,睡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