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月份开始,童开启了简书写作活动,每天写至少五百字的简书打卡。我毫不犹豫的报名,就是想检验一下对一件事情的坚持能力,当时还在想每天都要写能写些什么呢?词穷了怎么办?没有素材了怎么办?坚持不了怎么办?等等我不知道是出于给自己找不能坚持的后路,还是想办法完成。好像我对没有完成事件总是怀有恐惧和担心,当真正面对事情时,反而可以想办法解决,这就是“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状态吧。带着使命和任务去应对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可以带着觉知去过每一天,觉察每一件事情,当调整了状态不再为写什么纠结了,因为每一天每一件事情都是题材[拳头]
一号开始打卡,从一号前就陆续有很多朋友发出自己的美作,对于每一篇我都不愿意错过,因为每一篇都会牵动我的心,有的让人感动、有的美不胜收、有的觉察深刻是我的方向、有的主人翁就是我的影子,一篇篇看过都感慨万千,学习良多,可是近几年来我的眼睛被我超负荷运用,已经开始花眼,看过几篇文章眼前会模糊一片。面对一篇篇美篇,我不得不忍痛割爱,因为我知道当下对我最重要的是眼睛,最重要的是带着觉知去学习,而不是为了浏览。记得几年前,每天晚上我会看朋友圈里所有一天的心灵鸡汤,我感觉只有看过了才是学习,才可以舒舒服服不带遗憾睡觉,结果是几个月下来,只是收获了疲惫和眼疲劳。静下来觉察是内在的匮乏,深深的匮乏想通过这样的努力让自己富足,事实是填补匮乏不是大量的阅读,是用心去感知,体验每一个当下。所以现在面对看不过来的简书,我选择了选择性阅读,高质量吸收,生活中觉察活出来[微笑]
我想到了去年寒假带孩子们去上海迪士尼的情景。怀揣着恐惧、期待、憧憬只身来到了大都市,只为感受和体验。来到迪士尼被人山人海的场面吓到,不懂得咋玩也没有看攻略,其实出发前上海的朋友倒是发给我一个游玩攻略,可是我不知道那是何物,没有了解。看到长长的队伍,我幻想下一个项目跟前可能会少一些人,立马换地方,就这样兜兜转转中丢掉了一上午[难过]下午了解了一些游玩常识和必玩项目,第二天带着经验,我和儿子一组疯一样的赶时间,玩了一个又一个项目,随着游玩项目的增多,我的心情也舒畅起来,因为这样才对得起上千元的门票,这样才感觉超值。女儿和闺蜜一组,她们好像没有我的焦躁和算计,两个孩子悠悠的游玩,边玩边聊天,我不时地打电话关注她俩的游玩进度,还不时地催促趁着人少,要赶场玩够。中午和孩子们集合,她俩竟然说在草坪上已经玩了很长时间,妈呀,老娘花钱难道就是让你们躺草坪享受阳光的吗[抓狂]指责、批评轰炸开来,孩子的一句话“上海的草坪就是和我们那里不一样”让我反思,是的,我的聚焦点是花钱值不值,有没有玩赚[流汗]孩子们是活当下,活开心。我不自觉的传递我的匮乏,把我的标准和要求强加给孩子,让她们和我一样的状态和忙碌,满足我的匮乏和传递匮乏。
匮乏和富足,不是拥有多少金钱和财富,是内在的满足、平和、本自具足[玫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