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信马由缰||缅怀岂可替代

信马由缰||缅怀岂可替代

作者: 闹闹姥爷 | 来源:发表于2022-04-06 07:12 被阅读0次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清明扫墓是表达慎终追远、缅怀先人、铭记传统的一种活动形式,同时也是对过往历史敬畏,对先人奋斗和辛劳敬重的宣示,对逝者的怀念与追思才是目的,这是本。

然而不成想,如此严肃的一件事,竟出现了第三方代办的情况。

有消息称,近年由于疫情等诸多原因,清明不能回家扫墓,于是有的地方“创新”祭扫服务方式,推出了代客祭扫的服务。收费实行套餐价,价格基本上在一两百元左右,服务项目包括摆放供果、点心、鲜花等,并轻轻诵读悼词,向逝者行鞠躬礼,擦拭墓碑,过程中另一名工作人员则在一旁拍摄现场图片和视频,制作完成后发送给逝者的家属。据说早在清明节的两周前,已经有家属开始预定代客祭扫的服务了。

老人活着的时候,因为自己工作忙,无法分身陪伴、床前尽孝,花钱雇人代为陪伴照护,虽不可取但情有可原,归入行孝之列也不况外,但死后让人代为祭扫则就甚是可笑了。在先人墓前让几个无关痛痒的人替你祭扫,岂不把本来非常庄重严肃的一件事变成了演戏、儿戏?让别人替学习,能增长你的知识吗?

死后坟头千张纸,不如活着孝一天。既要提倡厚养薄葬,更要提倡厚养薄祭。如果活着厚养了,死后厚祭与否就已经无关紧要了。如果活着尚不厚养死后厚祭还有何用?是追悔?是为了弥补自己对父母不孝的愧疚、亏欠吗?岂不正应了“活着不行孝死了瞎胡闹”那句话了吗。

祭祀先人有一定的仪式感是必要的,但把仪式当目的,一致买椟还珠,就本末倒置了。“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天下无孝子”。父母在世时,只要尽心孝养,去世后只要心中装着他们,时时心里想着先人创业之多艰,念着父母哺育之恩德,即足矣。何必刻意去求“迹”呢?即能如此,未必年年祭祖到坟头。当然这里所谓的“未必”是确有原因无法亲临,切不可把此“未必”当成理所当然。

古代交通不便出门做事很难保证按时归家,重视祭祀礼仪的古人则想出了非常实际的持经达变之法,即望祭。

望山祭。北宋、南宋间笔记作家庄季裕《鸡肋篇·卷上》曾有这样记载:“寒食日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制冥帛于空中,谓之‘擘钱’。”

望水祭。即在流向故乡方向的水旁设祭。唐王建《寒食行》“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即描绘了这一情景。

还有在路口旁,望着故乡所在方向设祭,烧纸焚香。姑称望路祭。

不论登高、临氺,还是设祭路旁,都表达着祭者对先人绵绵不尽的思念与缅怀。

这些形式不一的遥祭,不受地理空间限制,其实比托付第三方的祭扫意义更大。

切记“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的古训。

张范津  2022年4月5日(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

相关文章

  • 信马由缰||缅怀岂可替代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清明扫墓是表达慎终追远、缅怀先人、铭记传统的...

  • 信马由缰

    点一下你的鼻头 你就亮了 抚一下你的长发 你就飞了 像一颗含着薄荷糖的小行星 信 马 由 缰

  • 信马由缰

    我是三四月的人,在七八月里受着煎熬 九月信马由缰 红尘走过 任一梦,海角天涯 万事涛海 天地间念自由 一个没有肉体...

  • 信马由缰

    这是一则随心到信马由缰的动态。 我喜欢有事没事追忆过往。或是翻翻照片、或是从头到尾看一遍写过的文字、或是听听那些年...

  • 信马由缰

    那是表面的安静随和乖巧懂事,事实上我也真的安于生活的祥和宁静,唯有自己明白,我接受现实不代表我表里如一!哈哈 行...

  • 信马由缰

    这里的日更就像我的另一个朋友圈,所有不敢或者不想说的都可以到这样里,信马由缰,还不需要照顾谁的感受,没人认识的秘密...

  • 信马由缰

    我啊,想象得到 却无法触及 在眼底深处,一片汪洋 与你走散 星辰和月光 表情麻木 我在海洋,渴望七秒记忆 找到你的...

  • 信马由缰

    就呆呆看着窗外信马由缰 胡乱地猜想 远方飞来一只彩色的鸟 它张开巨大的翅膀 它并不爱翱翔 但它爱孤独和远方 亲爱的...

  • 信马由缰

    兰陵王·某人(中华新韵) 心清旷,烦恼不知怎放。思无悔,遥望苍穹,白鹤悠然彩云荡。年轻性鲁莽,浮浪,结交俊爽,游山...

  • 信马由缰

    让思绪的野马奔腾起来。他跑够了就会安定下来。安定下来我们再找要去的方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信马由缰||缅怀岂可替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al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