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而》篇学习笔记04
五字串通五经
(续《学而》篇学习笔记04)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温、良、恭、俭让五个字,牵涉到中国文化的全体根源。因此,要研究一本《礼记》,是我们的“大同”思想,就是《礼记》中《礼运》篇的一节。
《礼记》是过去几千年以来宪法精神的所在,包括了现代的学问:政治、经济、哲学、教育、社会、科学、医药、卫生,以及中国人过去的科学观念,都有了。所以,要了解中国文化的根本,《礼记》是不能不研究的。岂但是《礼记》,换句话说,要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孔孟思想,了解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一直下来的根本根源,还必须了解《五经》。
谈到“五经”,《礼记》中有一篇《经解》,对于“五经”作总评。
《经解》篇说:
1、“孔子曰:去其国,其教可知也。”——到一个地方,看社会风气,就知道文教思想。
2、“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诗的教育,就是养成人的温柔敦厚。讲到温良恭俭让,这个“温”字,就得注意孔子所说的诗教的精神。
“疏通知远,《书》教也。”《书经》又叫《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历史,也不止讲历史,而起中国历史文献的第一部资料。中国人过去读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懂得人生,懂得政治,懂得过去而知道领导未来,所以它要我们“疏通知远”。这是《书经》的教育精神。
“广博易良,《乐》教也。”——乐包括音乐、艺术、文艺、运动。育乐的要旨,以养成“广博伟大的胸襟”;“易良”就是由坏变好,平易而善良。
“絜静精微”,《易》教也。——《易经》的意思,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结晶。文字尚未发明时,用八卦图开始记事以表达意思。絜静——哲学的、宗教的圣洁
精微——科学的
《易经》的思想,从科学到哲学,融合了哲学、科学、宗教三种精神。所以“絜静精微,易教也。”
至于“恭俭庄敬,礼教也。”——是人格的修养,人品的熏陶。
“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春秋》也是孔子作的也是历史。什么是“属辞比事”?看懂了《春秋》这个历史,可提供我们外交、政治、乃至其他人生方面作为参考。“属辞比事”,就是知识渊博,知道某一件事发生过,古人也曾有这样的事发生,它的善恶、处理方法都知道,这就叫“比事”了,是《春秋》教也。
以上五经,在《经解》中,只用几个字就将一部书的精华思想予以表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