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从初中开始,就有写日记的习惯。高中之前的日记,有个时候觉得太幼稚了,于是一把大火把它烧光了。大学的日记,现在都还保留着。工作之后的日记,大都保存在电脑上。
以前写日记不够连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什么时候是有话的呢?就是有很多郁闷、反思、焦虑等一些比较有情绪、有话要对自己说的时候。无话的时候就是这一天平平常常,似乎没有什么对自己说的时候。
于是,以前的日记,俨然成了自己的情绪垃圾桶,一个与自我对话的树洞。
但现在看来,这不是记日记的最好方式。
2
我整理书柜的时候,看到了大学时的日记,有心翻翻看看,发现完全看不下去。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那时却成了触动情绪的开关,于是波澜起伏的情绪如流水般流淌出来。
以前我看马塞尔·普鲁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时,理解了一种说法,说我们人的丰富记忆,其实储存着我们过往的人生,我们的存在,更多是存在在一些记忆里。一个茶杯,一本书,一个特别的物件,都在拉长我们存在的距离。马塞尔·普鲁特因为体弱多病,他短暂的一生基本是在室内度过的,他的时间,更多储藏在那些物件、书本和有限的几个人身上。这本小说的另外一个名字,就叫“追寻逝去的时光”。
3
但我逐渐明白,我们逝去的时间并不在那些过往的情绪里,把日常生活里的情绪大写特写出来,也并不储藏我们的记忆。所以我基本不看过去的日记,那些东西简直没什么好看的。
后来我看到一个牛人记日记的方法,也去看了《奇特的一生》,还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如何才能更好生活?牛人们都这样过》。看了牛人们记日记的方式,我才发觉记日记也有认知瓶颈。
我明白到,记日记最核心的内容不是记录当天的情绪。因为那些情绪基本都是无用的。这些东西虽然貌似让你的感觉很丰富,但是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情绪谁都是可以有,每个人情绪来了还特别理直气壮,觉得自己特别正确。有些人还把情绪当作脾气,认为江山易改本性难易,所以天天为情绪的合理性背书。
有很多的情绪原本都不该发生,更不值得被记录。很多情绪的发生,不过是来源于错误的沟通方式,不恰当的解读,囿于己见的偏执。
4
那记日记最应该记什么?记你的注意力。
人每天只有24小时,除了睡着的时候,其他时间都用来干什么了,花在重要事情的时间有多少,无用的事情牵涉自己多少时间与精力,看手机用了多少时间。
都说现在是碎片化时代,其实主要是时间被碎片化了。那些鸡零狗碎的时间到底是如何流走的,靠大脑是记不住的,用日记记录自己的时间花销,是不错的复盘方式。
有些事情虽然在一天当中很突出,但实际上并不值得被记录。比如有天出去,蹭到一辆没停到车位上的车,诚恳打他放在车头的电话,结果那人来了狮子大张口,要我赔他的油漆。协商了一下,发现那就是一个渣男,没什么好沟通,我家大厨让我不要理会他了,通过微信转钱给他,于是走人。
这件突发事件,带来的感受挺多,但到日记里只变成了一句话:“在停车场剐蹭到别人的车,处理用了30分钟。”
对,那些不该占用你太多注意力的事情,即使发生了也没必要太在意。若是日记里又重新记录一次,向身边人重新复述一次,那等于一件不重要的事情在你这里发生了至少三次,一遍一遍在浪费你的时间,牵扯你的精力。
5
写日记最大的功用应该是反思。
反思的方式也许有很多,我比较习惯写日记。如果写日记无法给自己反思的机会,那日记基本没啥用的。经常会有语文老师鼓励学生写日记,以便能够写作文时有可写的素材,要写作文时,翻翻日记本似乎就有话题可写了。
这样的日记把生活当作文章,记日记的时候觉得有个旁观者一直在注视着自己,其实反而更加有害。
反思,现在流行说复盘。一周复盘一次,小结;一个月再复盘,再小结;一年……如果说生活必须有目标,上次写了《没有目标的生活才是一地鸡毛》,对目标的作用特别清晰。那么,日记就是对目标的复盘。
这是我现在所理解的记日记的最好方式。
喜欢可以关注我的微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