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相遇的方法论
以明末中欧文化相遇为例(钟鸣旦国际知名汉学家)
文化相遇的方法论以明末中欧文化相遇为例(岳麓书院讲座小记之四)作品
《杨廷筠——明末天主教儒者》,《本地化:谈福音与文化》《可亲的天主:清初基督徒论“地”谈“天”》《文化相遇的方法论:以十七世纪中欧文化相遇为例》《教会中的“他者”:来自中国的教训》《礼仪的交织:明末清初中欧文化交流中的丧葬礼》
许理和(人类学佛教研究)教授学生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他者的艺术,他者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如何跟他者交流?这是他今晚需要谈的话题
文化相遇的方法论以明末中欧文化相遇为例(岳麓书院讲座小记之四)四种交流模式
互动交流重视交流双方之间(互动类)
以自我为中心(建构类)
以接受者为中心(接受类)
以交流讯息为中心(传播类)
各种模式各有优劣(优秀的交流绝不是让接受者完全被动接受主体的思想而是能有互动)
文化相遇的方法论以明末中欧文化相遇为例(岳麓书院讲座小记之四)文化相遇的方法论以明末中欧文化相遇为例(岳麓书院讲座小记之四)
中国文化很重视“间”的概念,人间、时间、世间等,如绘画很讲究留白
文献资料比较多日本菲律宾都没有中国多,中国通用语言都是汉语。那时候的西方大学神学院必须学逻辑学伦理学弹道学,物理学,形而上学,神学
建构类传播容易犯本质主义,他的危机认为另外的文明无法了解不同的文明比如认为英国人无法读懂中国哲学,英国人又觉得中国没有哲学
互动类交流重视他者的重要,人之所以为人是通过和他者相遇以及和他者沟通而成为人。他者塑造了我
文化相遇的方法论以明末中欧文化相遇为例(岳麓书院讲座小记之四)空间、时间、人间(间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化很重要)《风土人间学考察》日益受到重视
提问环节
问 对利玛窦回到先秦文化来找寻中西文化对话基础有何的看法,对殷周之变对商人上帝信仰的看法?
现代汉学家更重视先秦上古文献资料,不重视后面文化发展不利于跟中国对话,利玛窦不看宋明理学而回到上古找中西文明对话基础,但另一个传教士就是通过理学来沟通士人。很难评价谁对,我们做历史的不会去判断他的做法是否符合事实只是看他的做法产生何种影响,我因为不是研究上古文明,只能回答到这
文化相遇的方法论以明末中欧文化相遇为例(岳麓书院讲座小记之四)问 如何进入另外一个文化,比如中国人如何学习西方哲学?
阅读原典文献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当你有了一定研究再看第二手资料,第二手资料只能作为辅助
文化相遇的方法论以明末中欧文化相遇为例(岳麓书院讲座小记之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