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始末:
周末,闺蜜们带着孩子来我家周边玩耍。大家都很期待,这会给我们寡淡的生活增添了一丝快乐!嗯,真好!大清早大家脱的光光去泡汤,满面红光兼顾满面春风,开心自在到不行。
儿子和同学约着下午一起看电影,到了点一直催我联系家长。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考虑到孩子的自由意志,我还是帮忙联系并买好了电影票。为了配合行程,干脆一帮人陪他杀过去。于是他和同学的约会变成了携带弟弟的聚会。虽然看出他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在一番周折下同意了。
电影完毕,带着俩娃去吃饭。一个娃抱着刚买的一本大部头猛啃,一个娃抱着手机埋头苦干。一个妈不停逼儿子吃水果,一个妈心里憋着一股气看儿子玩手机。
话锋一转,生气的妈要求孩子去上课。这位孩子就是我儿子。他有些不情愿,但又不是完全拒绝。看到他有不拒绝的那部分,我更加坚定要他去上课,全然忘了客人们的感受。
拉扯间,儿子生气离席。母子一起疾步赶向地铁站,一前一后沉默不语,气氛相当尴尬。那个瞬间,我已经后悔了。期间问儿子要不要回去,他断然拒绝。
等地铁进了站,我踏进车厢的那一瞬间,发现他静静站在车厢外看着我,有一丝挑衅。车子就要开动,我站在车厢里,他站在站台上,两人僵持着随列车的离站而分开。
幸好儿子今天带着手机,我立刻给他打电话,他告诉我下一趟车走。车子过了两站我下车等下一趟车,然后再次上车期望能遇见他。谁知一场空,根本没见他的身影。再联系上他的时候,告诉我他要回家。
和他爸爸联系,他老人家正玩得欢,根本不着急的样子叫人生气,很信任地说儿子没问题知道回家。这边一再联系,一会说转了6号线回家,一会又说坐上2号线去培优的方向。四十分钟后,他发来一张照片已到培优目的地,但是不敢独自走向上课地点。发现我不在,决定原路返回再回家。
此刻,我已有些崩溃,脑子乱成一团,感觉一切都被我搞砸了。挫败间还要照顾闺蜜和孩子们的感受,难受至极。
继续想控制儿子,不希望他转车。无奈怎么沟通,他都坚决不同意。
放下!放下!放下对他的执念!
回到小区门口,看到三只被牵着的大狗,担心儿子害怕又给他打电话。谁知他已安然回家,心才掉下来。
面对客人大宝小宝,就是不开自己的房间门。怎么做工作都不行,作罢!等俩宝睡着了,他又凑过来偎在一起听大人聊天。
反思一:
儿子的需求是什么?我的重视指数
儿子的需求是矛盾的,我似乎重视。但其实我只重视自己认同的那个想法,因此没有做到真正理解他的内心。同时面对纠结的儿子,我需要尝试陪他理清内心,找到真正的需求。
反思二:
我的需求是什么?我的重视指数
我的需求是照顾好朋友,我非常重视。但是我非要强迫孩子上课的举动却导致后来把朋友扔在一边,甚至到回家的第二天才发现晚餐的买单都是朋友。惭愧懊恼?也因为如此,我对来家里的客人非常用心,缓解隐藏的内疚。
反思三:
先生的需求是什么?我的重视指数
先生的需求是和同学开心玩乐,我原本不反对,但儿子一闹我完全生气了。一直指责他不关心儿子,甚至说出赌气的话,还生气地挂他电话。其实,回想一下,我只是在转移自己的焦虑和内疚,希望先生能承接我的情绪。
反思四:
朋友的需求是什么?我的重视指数
朋友的需求就是开心找到有趣的玩乐,得到我的热情接待,我非常重视。一家三口去和朋友汇合,虽然觉得泡汤热很难受,依然开心。陪逛,做早餐,尽自己所能做工作。
反思五:
事情冲突在哪?
儿子培优与玩耍的冲突
我应该一早就想到这个矛盾的存在,儿子玩的开心如何中途静下心来去上课?虽然早晨尝试沟通,但没有明朗答案时,我错误理解儿子的语言信息,误以为他一定会去上课。我自己的内心矛盾没解决,在劝说儿子去上课时,也传递了纠结的感觉。但是我能看到却不愿理解儿子的内在纠结,过于把自己的想法放在首位。儿子也一心想得到自己决定自己生活的感觉,因此沟通变成对抗,全都掉进沮丧的坑。
反思五:
如何迅速回归内心?
当我冷静时,我是能够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行为。但在紧急关头,却容易迷失方向。如何在矛盾当头,迅速回归内心是件多么重要的事。
首先,识别自己的内心矛盾
其次,识别孩子的内心矛盾
再次,问问自己当下最看重的是什么
最后,想想平日一贯重视的原则是什么
如果,习惯第一,不用考虑,去上课。
如果,朋友第一,征求孩子的意见,愿不愿意陪妈妈的朋友。
如果,快乐第一,和孩子商量,做怎样的选择令自己内心更快乐。
儿子终究会离我远去,但我更愿意与先生并肩同目光送他前往更好的地方,而不是双方气鼓鼓的背道而驰。
基于此等心愿,我愿意反思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