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主任说了,上了张老师的课,终于知道了,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师他们现在也做个人体验了,他们体验的方法不是个人分析,而是暴露疗法。想要成为一名暴露疗法的治疗师,那就要先从自己下手,将自己暴露于自己害怕的,想躲藏的事物中,通过整个暴露的过程,达到自我治疗。首先,这个疗法得能先通过自己这关。蛮有意思的,其实,认知疗法好像也是如此,治疗师要先分析自己的认知里有什么歪曲的认知或不合理的信念,先给自己做矫正,然后才能给来访者做认知矫正。这就是认知行为流派里的自我成长了吧。
和精神分析疗法一样,也是需要自我成长的。其实,精神分析治疗师需要经历的长时的分析,与其说是个人体验,不如说是自我成长,当然换个行为主义的说法也是一样行得通的,比如说自我暴露。咨询师找其他咨询师做个人体验,首先就是要自我暴露,打开自己,然后去真实真诚的面对那一切,即使对于咨询师本身而言 也是非常困难的,想要逃避,想要退缩,想要压抑,想要隐藏的那些潜意识。真实的面对那些很难面对的东西,不也是一种自我暴露吗,精神的暴露,在这一点上是很相似的。
说到暴露,又让我想到了格式塔,格式塔技术中的有双椅子技术,将自己压抑的,不曾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又何尝不是需要突破过去的自我,去说出一些埋藏很久的话,说出那些好像说出了就会引发想象中的危险,想象中的报复,想象中不能忍受,不能承载的情绪的风险,去勇敢地向前迈一步。
想象中的危险,那就是真实的危险,而只有真正的,持续的,勇敢的,坚持的呆着,呆着那个所谓的危险中,做出不一样的行为,才能将想象还给想象,现实还给现实。人终究是痛苦的,而缓解的痛苦的良方绝非逃避,而是直面痛苦,当你有能力去面对它的时候不再选择逃避。
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想是关系。因为曾经不够强大,所以防御,所以退缩,所以逃避。而今,又如何让一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人有勇气去睁眼看看,甚至是触碰那危险的“井绳”呢。唯有关系,滋养的,支持的关系,他让你愿意相信,前有风险,后有支持,让你相信哪怕恐惧也不是完全的不可战胜,让你虽然脚步不那么坚实,但却也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可以一试。那些包容和支持,让他更有信心,相信我自己可以的。
其实在认知行为流派的老师那里也深深的看到了关系的重要性,细致入微的服务,每次的评估,精心的设计,准备方案和暴露的道具,发自内心的关怀和亦步亦趋的鼓励足以让来访感受到咨询师的用心和全心的付出,这就是最温暖的抱持,这就是最坚实的后盾。成功的咨询师都是一样的,雌雄同体,能给你足够的抱持,也能给你坚实的力量,既给你避风的港湾,也给你冲锋陷阵的武器。父母亦是如此。
如水般柔软,如水般有力,如水般包容,如水般灵动,以此自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