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095380/f94e931e9b6a313c.jpeg)
一向自认为自己还算是个比较谦虚的人,对人还是有平等心的,至少不会有明显的傲慢。甚至还自诩非常欢迎别人给我提意见,尽管大胆地批评我。
我被批评的心理路程
前段时间做一个案件,当事人还是很信任我和相信我的专业水平的,所以和当事人相处和沟通的还不错。在第二次开庭结束后当事人打电话给我,复盘交流了一下开庭的情况,当事人很真诚客气地对我说:“我把你当兄弟就跟你直说啊,给你提些意见,我认为你在庭上对于对方的辩论意见有几个点没有及时做出回应,可能会对我们不利。”我听了后心里立即就有些不快,马上就回应说:当时是对方发表意见时间,按照法庭的纪律,我方不能立即回应辩驳,否则就可能违反法庭纪律,我后面也做了补充答辩意见,庭后我会再以代理词的形式再强调一下。”虽然我当时并没有表现出不悦和失态,但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对当事人的批评不予认可,产生了抵触情绪,然后就开始不断的解释,实际上是对他的批评没有虚心接受。后来想想,他批评的也是对的,因为他并不了解法庭纪律,并且对我的批评也没有恶意,甚至是好心的。但我听到他批评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他的批评是对我的专业水平的不够认可,对我人的不够信任,我需要为自己辩护,以维护我的形象。
为什么会对别人的批评产生抵触或不悦?
后来通过做“一念之转”转念作业,我重新审视了我的上述念头。并明白了,我们为什么很容易会对别人的批评产生抵触?不承认别人的批评?会对别人的批评感到心理不舒服?甚至觉得委屈?
一般情况下,对于别人的批评,我们往往会认为批评者是对自己人的不认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人的不满意。然后第一反应就是解释或者争辩,然后就会造成双方情绪或心理上的对立。
其实我们对别人批评的不接受或者不满,是不承认现实,是与现实的对抗。是执着于对错,执着于我们是对的,对方是错的的念头。
当然,批评者容易在批评别人时,容易对事实进行主观的解读或者扩大化,从几个事实推定归纳,对被批评者进行定性。被批评者对批评者的批评(主观的归类、解读)进行解读,可能对事实部分忽略,而往往主观臆想为批评者对自己的不满、不认可,或者去对批评者归纳的定性提出反例,认为批评者批评错了,进而对批评者的批评不认可,进行辩驳,以证明批评者的批评是错误的,是以偏概全的、或者扩大化的,以寻求自我认同。
其实呢,别人的批评是带给我们的礼物。别人对你的批评,首先不要有抵触心理,你去观察。你可以先顺着他的批评的事实和思路去观察,从批评者的批评言语中找出一两个支撑其说法的事实和依据,就会发现批评者也没有说错,他批评的也是事实呢,是他认为的事实,也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我们应该真正虚心接受别人别人的批评,感谢他对你的批评,给你带来批评的礼物,让你更好的认识自己,让你更觉悟,内心更自由。
如何应对别人的批评?
在应对别人的批评时,我们尽量不要产生抵触情绪,抵触与对立,只会加强对立。认真聆听对方的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管对方说的你认不认可,都要对别人的批评表达感谢,心怀感恩,感恩他让你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你自己,以更好地改过。
给别人提意见的而正确姿势
当然了,我们在给别人提意见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最好在对方状态好或心情好的时候提意见;
2、在提意见时先强调自己的友好态度和善意目的,以使对方更容易接受;
3、在提具体意见时,就事论事,尽量用客观的具体情形表述法,少用概括式的、模糊式的意见,戒以偏概全,将事实扩大化,不要用“你总是.......”"你老是......","你从来.........."等给人定性的言语;
4、不要对批评者进行人身攻击,这样只会造成对立;
5、在结束时,可以谦虚的说这只是自己的主观看法和意见,不一定对,你可以参考,说的不对的请见谅。
所以真正谦虚的人,不仅是不傲慢,不自大,心怀平等心、慈悲心,还要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感恩别人的批评,做到心怀若谷,心胸广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