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7级小教科学
《什么是科学》读后感

《什么是科学》读后感

作者: Dededer | 来源:发表于2018-03-12 22:27 被阅读0次

    《什么是科学》这是一本有趣的书。

    本书的作者是北大科学史的教授吴国盛先生,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音乐在古希腊里属于音乐课程;在欧洲最古老的大学里,一切由学生说了算;在物种起源的问题上,除了进化论,还有退化论;哥白尼长期任职教会,从未因为“日心说”受到过迫害;牛顿故居里,真的有一颗苹果树;科学家们以前都自称“自然哲学家”。

    在这本书中作者的立论非常明确,逻辑线也相当清晰,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叙事方式。很简单,作者用大部分的时间精力讲到的是,现代科学的源头在哪里?很简单,理性思想+数理实验。而这两项的认识论根本,则深深的埋藏于两希文化,或者说希腊文化+基督教文化。希腊文化中追求的“自由”,是对大自然规律的抽象理解,寻找脱离万物表象的绝对+永恒。基督教文化其最重要的贡献是将人的地位提升到万物的上面,成为了上帝唯一眷顾的孩子,因此谦卑的理解世界万物,理解世界运行的精妙,是感受神的伟大的最佳实践。而凌驾于万物的人本观念,最终导致了认识上的飞升。形成了现代科学的世界观。

    作者隐含的观点是由于中国根本没有科学产生的文化基因,因此在中国古代是不存在严密的可论证的科学,要么就把科学和技术分开,而他又提出了一种新的知识体系。首先定义了知识,是对于事物的熟悉和了解;在人与环境交往中习得的,有助于这种交往,具备可分享、可传播的特征。这个知识分为了三个层次,最底层是默会知识,比如技巧、技能、手艺,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其次是文本知识或显性知识,能够脱离具体环境表达出来的东西。最高层次就是科学,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超越了具体问题,具有系统性和普遍性。作为一个中国人,他首先想去证明博物学也是科学的一支,从而推出文本知识也算是科学,再说明中国虽无最高等级的推理知识,但是经验知识和文本知识相当丰富,足够支撑起中国的科学史。

    作者其实已经有了结论,但是考虑到谁给钱给谁干活的基本科研精神,所以还是做了许多额外的工作。毕竟,科学史也是史,历史都是当代史,肯定需要代入当代的世界观。

    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依然是基于价值取向的,现代科学的根本在于人本观念的凸显,但是人本观念这种价值取向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是否合适,笔者是怀疑的。宗教对于世界的敬畏,发展出不可解的观念,科学认为世界是可解的,这种乐观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解决问题而引入新的问题,我也不清楚是否还是可以足够乐观。

    李美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是科学》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oo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