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唐

管理是一生的日常,成事是一生的修行,我是冯唐。
《冯唐成事心法》,这堂课我们讲一个很有意思的事——终极领导力,不仅是领导力,而是终极领导力。
今天我会讲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终极领导力的基本概念和构成,什么是终极的领导力,等等;
第二部分,曾国藩对终极领导力的独特理解,跟我们好多人理解得不一样;
第三部分,我锻炼终极领导力的九字真言,跟大家交流一下我的心路历程和实际发生的事情。
什么是终极领导力
我们现在经常会听到“领导力”这个词,“领导”+“力”,但是到底什么是领导力?领导力的构成是什么?这些构成有没有先后顺序?是什么样的顺序?如何练就?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我说说我的看法,我的心路历程。
首先,奠定领导力的标准是什么?
对我来说,好的领导力是成事能力,能否成事,能否多成事,能否持续多成事,这就是领导力最后的金标准。
你光说没有用的,光有一个战略,你实现不了,这个战略也相当于没用;你光长得美也没有用,你长得再美,事办不成,最后在我眼里也是不美的;光喝酒没有用,你喝死,最后事没办成,这个酒就是白喝;光认识很多人也没用,你嘴里一直掉人名,掉那些伟大的人名,都没有用,因为这些人名没有帮你把事情做成……
所以能否成事,能否多成事,能否持续多成事,是我自己领导力的金标准。
那领导力的构成是什么?
当时,我的好朋友老罗做锤子手机的时候,我知道他不愿意听我唠叨那些太细的事,包括不愿意听我唱反调。我想作为朋友,作为一个战略管理专家,总要给他一点我的意见,从我的专业方面给他一些主要的建议。我也非常心疼他,希望他不要走得太偏。我说,我就给你三点建议,在公司创立的早期:一,抓大放小;二,容人;三,定方向。
其实细想,对于中小公司来讲,对于一个很能干的人来讲,这三方面代表了他的领导力:能不能抓大放小,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能不能容人,能够有一个团队愿意跟你干,不是整天为了听你发脾气,为了一份工资而打工;最后一个,定方向,就是你能不能给大家指出一个确定的方向,能不能去坚持它。
容人、抓大放小、定方向——领导力在中小公司的构成。
后来,他的公司变得越来越大了,好几百人了,接近千人了,他就变得特别累。后来我就跟他讲,我说:
我给你讲一个我经历的故事,我第一次当CEO的时候,也管了上万人。我有一个董事长,这董事长也是我的一个好老哥。我习惯把一些事说在前头,我就跟这个董事长说,董事长干什么,CEO干什么?这核心问题就是,CEO和董事长的分工应该是什么?他说的很有意思,他说,CEO 干,董事长看,就是他来看着我去干。那我下一个问题就想说,CEO 是干什么的?你老罗作为CEO 应该干什么?
当公司已经变得接近千人了,那可能就是三个东西——找人、找钱、定方向。
因为我是做战略管理出身,所以我还是把“定方向”当成领导力非常核心的一部分。你方向都定不出来,怎么能领导人往那个方向去走?首先你要能定方向,而且对这个方向笃定。
另外一条就是“找人”,找到合适的人,弥补你自己能力和天赋的不足,帮助一个集团,帮助一个公司往前走。
最后一个“找钱”,找钱为什么是领导力构成的一部分?没有钱怎么打仗,没有钱怎么发展?你如何找到合适的钱、便宜的钱、能够跟你业务匹配的钱,这个也是作为高级领导力最重要的一部分。
曾国藩的领导力
好了,但问题来了,刚才那些你都做了,即使你达到了领导力的标准,能干成一些事。
你最大的风险在哪儿?
好多人没有意识到,领导力说到底,最后最大的风险就是危机时刻。因为公司一旦大了,一旦持续运营的时间长了,它总会遇到危机。其实往往是关键的一两个危机时刻,决定你是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领导,决定你这个公司和组织的生死。
对于危机,曾国藩也有很多看法,我觉得他的看法今天依旧适用,他是这么说的:
“凡危机之时,只有在己者靠得住”,说的是出现危机的时候。
真正的危机,不是小危机,不是说公司没电了、公司被工商罚了款,等等,这都不叫大危机;大危机,你自己可以想象一个公司的大危机是什么,现金流要断了、主要员工辞职了、主要领导人辞职了、主要品牌受影响了、出现巨大的PR危机了,等等。
“凡危机之时,只有在己者靠得住”,就是说只有你自己靠得住;“在人者皆不可靠”,如果你指望的是别人,不是你自己的任何一个人,都靠不住。
这些其他人,“恃之以守,恐其临危而先乱”,如果你靠他们来守城,守一摊生意,守一个摊子,他们到了真正危急的时候,他们会自己先乱。
“恃之以战,恐其猛进而骤退”,就是如果依靠这些人去打仗,去攻伐战取,你就害怕他们会非常快地进,遇上一点困难就非常快地退却。
他的大意就是说,团队其实也是靠不住的。我们经常说领导力是能够选、用、育、留一个好团队,选人、用人、培养人、留住人的一个好团队。大家会想,这是领导力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我是认同曾国藩在这部分说的,领导力的开始和结束,终极领导力还是你个人的能力,你个人的领导力。
曾国藩一直强调团队建设的重要。为什么又多说这一句?其实他强调的是,团队只是辅助力量。对于一个CEO来说,一定要记住,在最危急的时刻,生死存亡,领导者要知道,只有他自己才是可靠的,才是能靠得住的。这要求他自己要亲自上阵,亲力亲为,自己指挥,决胜于战场的瞬息变化之间。
不能等、不能靠、不能指望其他人能在这种最关键的时刻,做出比他自己更努力、更重要的决策。打硬仗,自己上,这是领导力的最终体现,一个人,扛得住,罩得住,这是一切大事的根本。
讲终极领导力这一课,我必须指出,我们讲的是终极领导力,而不是领导风格。大家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日常工作中,经常遇上一些事必躬亲的领导,也会遇上一些甩手掌柜的领导,完全不管的领导,这两种领导其实在领导风格上都有需要调整的地方。但咱们这个课,讲的是终极领导力,就是最后最关键的时候、最危急的时候,好的领导应该是什么样子?什么样是终极领导力,能够依靠的终极领导力,而不是日常的领导风格的变化和平衡。
所以做领导还是蛮难的,大家不要光看着领导平常都把事情分给大家、分给下属去做。但是好的领导,如果看见下属的一个PPT真做不成,明天真要给更大的领导去汇报,他自己应该抓起纸可以写PPT,自己抓起模型可以把这个财务模型算好,等等。
遇上特别关键的事,确定生死存亡的时候,领导应该站在最前面。
三个座右铭
刚才说的,我坚信是对的,但是你可能还会有另外一个问题:
这个终极领导力是怎么炼成的?
你作为一个终级领导,你想使用自己的终极领导力,但这终极领导力在哪儿,这是什么东西?你怎么能练成,怎么能临危不惧,怎么能临危顶上?
我为了练这个终级领导力,也是经过了很多的心路历程,有过一些座右铭。比如说,跟大家讲过曾国藩的: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这句话指导我在麦肯锡做了接近十年的战略规划,没出过什么大错。
另外一个曾经用过的座右铭,一个切入终极领导力的途径,是孙中山的一句话:“夫天下之事,其不如人意者固十常八九”,就是天下的事,不如人意的经常是十件事里有八件或九件;“总在能坚忍耐烦劳怨不避,乃能期于有成”,就是你总要耐烦,总要坚忍,不要避重活,不要被其他人各种不好的说法所打扰,坚持住才有可能有成就。
“总在能坚忍耐烦劳怨不避,乃能期于有成。”
这句话指导了我在创建华润医疗的三年里,忍了很多不可忍,吃了很多在想象中吃不了的苦。
作为一介书生,曾国藩和孙中山这两句话,我也让好朋友给我写成毛笔字,挂在墙上,天天看,月月看。
第三句对我这种终极领导力有帮助的,其实是我妈的一句话。我妈说:
“一个男的,生下来带个小鸡鸡,只能自己奔命去。”
虽然我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内在逻辑,为什么有个小鸡鸡和没个小鸡鸡就这么不一样,但是我妈从我能听懂人话的时候就跟我唠叨这句,我听多了,脑子里就默认它是某种真理。这句话至少告诉我,你没有别人可靠,你要独立,要挣钱,要自求多福,要好自为之。
就这三句话,在我四十岁之前,其实对于终极领导力的自我培养,给我打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四十岁之后,我渐渐感觉到,就这些催人做事、催人拼命牛逼的座右铭有副作用,而且年岁越大,副作用越强。
我们这些人,从认字开始,就被社会和父母逼着做好学生,任何一门功课,似乎考不到满分就是某种或大或小的耻辱。后来,随着年岁越来越大,你会发现如果老这么做事,你在关键时刻可能已经没力气挺上去了;因为你太多的精力、太多的能量,在这个过程中已经被充分地消耗掉了。
小二十年下来,认真负责,尽心尽力。这些状态,被这些催人奋进的座右铭,狠狠地砸到了血液和骨髓里。工作的确是做好了,但心性会变得特别艰涩生硬,长期睡眠不足,睡个懒觉都会觉得在做梦。十次做梦,两次梦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五次梦见一棵巨大的议题树,帮助客户理清问题的核心所在;剩下一次是梦见高考,一路赶到考场,没带准考证。
所以这些如果天天按上述那个座右铭这么做,你会发现这辈子好惨,很快睡眠没了,很快人毁了,很快什么也就都没了。我不想总梦见这些提心吊胆的事,总做这些提心吊胆的梦。我还想,如果真是出现这种危急关头,我还能把终极领导力再拎出来再使一下子,怎么办?
冯唐九字真言
这些心路历程经过之后,我自己写下九字真言,冯唐的九字真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
我在这次终极领导力的培养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下“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 意味着什么?
虽然有很多人有误解,很多人有共鸣,但是大家的理解或许跟我自己的理解会有些差异。我提供给大家,大家当然可以在我的理解基础上跟你的理解来映照,也可以对我的理解进行修改。
“不着急”,说的是对时间的态度;
“不害怕”,说的是对结果的态度;
“不要脸”,说的是对他评的态度。
“不着急”,说的是对时间的态度。一个人做完该做的努力之后,心里要放下,手里要放下,要做的是什么?等待。有耐心,有定力,给自己足够时间,给周围人足够时间,给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足够的时间。仿佛你已经播了种,浇了水,施了肥,给种子一些时间,给空气、阳光和四季一些时间,给萌发的过程一些时间,你会看到,明黄嫩绿的芽儿。
有时候,“关切是问”,有时候不做比做什么都强;这就是“不着急”,对时间的态度,遵从世界发展规律,事情的发展规律。
“不害怕”,说的是对结果的态度。我自己充分努力了,我足够耐心之后,往往结果是好的。在好消息来临之前,担心结果一定是无用功。我习惯了给自己和团队打气,尽人力知天命。我自己的经验是,只要我们尽了人力,天命就会站在我们这一边,实际情况也往往如此。
即使结果不好,也不意味着就到了穷途末路,人生可以依旧豪迈,只要人在,我们可以从头再来。细想想,历史上哪个真正牛逼的人物不是多次败得找不到北?只要不害怕,能总结得失,能提起勇气再来一次,就不是真正的失败。
最后三个字是“不要脸”,这“不要脸”并不是说没脸没皮、没有责任心,等等。这个“不要脸”,说的是对他评的态度,“他评”就是别人的评论,对别人评论的态度。九字真言里,说实话,“不着急”“不害怕”看上去难,练久了还是容易做到,最难做到的是“不要脸”这三个字。
做不到的破坏力也特别大。心理学研究表明,自责、后悔、惭愧是负能量等级最高的情绪,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就落满了南山”。
我安慰自己的话术是:“我已经尽力了,还要我怎么样,我还能怎么样?咬我呀!咬我呀!”
佛法的“四圣谛”也早早说明了,诸事无常,无常是常。一个结果有可能由太多的因素决定,好些因素是你不知道的,更是你控制不了的。“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别人再说什么,那是别人的事,你不要把它当成自己的事。
“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
总结这九字真言,一个人尽力之后,要永远地面对自己、面对他人,对宇宙说,我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面对任何结果和舆论。
古话讲:“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如果耐心和定力不够,你就闭上眼,伸出双手,大声喊九遍九字真言,让宇宙听见你的声音。
“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
这么做,或许做十年、二十年,你渐渐会有一个坚硬的内核,会有你的终极领导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