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争执
昨晚下班回到家,刚一开门,一股浓浓的火药味就飘了过来。推开门一看,小家伙跷着腿坐在沙发上,嘴巴撅得老高,看了我一眼,把头扭到一边。而这一边,婆婆的房门紧闭,刚做好的饭菜还冒着白气,一双筷子搁在吃了一半的饭碗上,我看到这一切,大概明白了怎么回事。
2.对话 我推开婆婆的房门,她正在趟床上,看到我进来,气呼呼的跟我控诉,"你的女儿,今天叫我走,让我不要在这里"。我安抚了下她,让她不要生气,然后回到客厅,开始了我们的对话。
"你为什么让婆婆走呢?"
"让她走就让她走。"
"她每天给你洗衣服,做饭,照顾你,多爱你啊!"
"不喜欢就不喜欢,最讨厌她了。"
我没有再问下去,我知道这种对话很难再有什么进展了。我走过去,拉起她的手说:"今天周五了,作业应该很多吧,会不会觉得很累啊?" "是啊,作业超多,每科老师都布置了作业。" 我说,"是啊,快期末考试了,老师肯定想你们周末在家好好复习,所以多布置了很多作业,会不会觉得压力有点大啊?" "当然了,想到这么多作业,我心就好累好烦"。
"所以,婆婆跟你说话,你就觉得很烦是不是?"
"是啊,她一直在那里很大声的催我快点,快点,还说我慢死了,以后都挣不到饭吃"
到这里我大概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3.找原因
婆婆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女人,不识字,身上有着农村的淳朴和固执,对孩子教育方式是溺爱加指责,生活上极度溺爱,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在沟通上,又是指责控制型的,孩子小没思想还没什么大冲突,到女儿上三年级了,开始萌发自我意识时,冲突就出现了,一方面是孩子旺盛的想要摆脱束缚的生命力,一方面是一成不变的控制思维,战争自然就产生了。
一个是60几岁一辈子没读过书,思维僵化的老人,一个是八,九岁可塑性极强的孩子,当然从孩子入手会更容易。
4.调解
于是我提议出去走走,去找点好吃的,小花瞬间开心起来。
在路上,我问她,你觉得是婆婆读书多还是你读书多,她说当然是自己读书多,还教会了婆婆写自己的名字,一脸的得意。
我继续问她,那读过书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她说,尊老爱幼,知书达理,讲文明讲礼貌,我说,那婆婆没读过书,她对你说话的方式不对,不是她的问题,是她没知识不懂得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她不喜欢你。
她若有所思地说,哦,我明白了,那就原谅她了。我紧接着说,你让婆婆走,你是不是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轻轻说了声,嗯。
人都是有限的,真正的伟大不是与神对话,而是与身边的人交流,不要让家成为战场,而是学会一起去维系,让它成为我们心灵的港湾,要爱,不要伤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