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在知识内参上看到一句话,个人颇有体会,原话是这样说的,“没有愿景的目标很难实现”。想想自己这几年定的大小目标,好像还真是这个感觉。就拿生孩子这件事来说吧,想当年我各大医院查下来没有任何问题,可愣就是怀不上,好在互联网方便,我查来查去决定自救,每天下班后回家自己艾灸,就几个穴位,坚持一年,顺利怀孕。我当时的愿景可谓相当清晰了,自然就有动力支撑。再拿学游泳这件事来说,我也有相当清晰的愿景,就是和老公有了共同都会的运动项目,自然以后可以一起运动了。于是又是几个月的浸泡以后自学成功,虽然后来并没有实现当时的愿景。再说孩子读书择校这件事,我为她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虽看上去有些“前途未卜”,但是未来却充满无限可能。不管孩子将来的结果如何,只要她坚定的找到自己愿意为之奋斗的方向就好。为什么先提到这个?这里面有个内在动力问题,美好的愿景产生强大的动力,支撑我们去一步步实现我们的目标。那么在育儿的过程中,是用外力压迫孩子,用权威逼她学习,还是不断寻找方法 ,激发孩子自己的兴趣更重要?道理大家都明白,而事实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往往被束之高阁,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急于让孩子长成我们期待的样子,急于让他去实现我们未曾实现的梦想,急于让他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所以,请学会等待,学会发现,学会陪伴。因为有时候教比不教更可怕。
在育儿书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温柔而坚定,和善而坚定的字眼,但是实际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坚定有余而温柔不足。这样会让孩子自然而然的产生被控制的压力,久而久之亲子关系自然失衡。小一点的孩子会说妈妈不爱我,总是强迫我,大一些的孩子恐怕就对你置若罔闻了吧。有的妈妈很委屈的说:“咋温柔?我都说了几遍了,他跟没听到一样,我火大了,吼一声更有效。”是呀,我们都只看到了短期效果,而忽视了长期影响。为什么同样的话我们不能好好说,非要用命令的方式?又为什么孩子有那么多行为我们都看不顺眼?你愿不愿意深入自己探个究竟?亦或是你宁愿让简单粗暴的模式在你的家族世代传承,并深信那也没什么?“啥?你搞错了吧?他犯了错还要我找自己的原因?”是的,当你真正探索以后,你会发现没有那么多的对与错,也没有那么多不可接纳的行为,变得温柔也没有那么复杂,都是我们曾经的伤痛在作祟,那些潜意识深处的信念,指引着我们的人生,并不动声色的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嗯,我也想好好跟他说话,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呀。”那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是什么东西胁迫了你?每个人的答案不尽相同,留给自己慢慢探索吧。但是唯有自己解脱,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妈妈是爱他的。“跑题了,跑题了,你说的这些跟育儿有半毛关系?”但你不试咋知道?或许你有更意外的收获呢,比如说跟老公的关系更亲密了,好处多着呢!
解决了两个观念上的问题,育儿实际操作的问题反而变得简单了。先说说规则的确立与执行吧。你家里的规则与学校统一吗?在制定规则的时候,是你和孩子一起商量的还是你强行制定的?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你是否会经常妥协?实际上,每个孩子是通过和父母的互动来建立与世界互动的分寸和规则,你对于孩子有着无限的宽容与慈爱,孩子的天性总是会试探它们的边界,在你的世界里面界限是模糊的,孩子就更不清楚如何塑造他自己的界限。
比如,就你要他收拾房间这事,虽然你苦口婆心,煞费心机和他讲一通道理,但他就是不肯收拾,一直逼到你发火嘶吼后,他就开始表现得受伤可怜,你一看到他这样,内疚与自责又涌上来,你就会觉得何苦把孩子逼到这份上,他还小,算了,等长大了就自然会明白,于是你又帮他收拾了。久而久之,孩子抓住了你的软肋,知道了如何跟你互动,而你随着他的长大,也觉得他越来越得寸进尺,所有的规则形同虚设。针对这件事,如果你的家里有要孩子自己收拾玩具的规则,那不管他怎么哭闹,你都要不带情绪的坚持到底,等他自己把玩具收拾好,即使这个过程很漫长,很煎熬人。当然整个过程你要允许他的恼怒情绪流淌,流淌完了,看到你还在坚持,他自然就去整理了。孩子整理完后,别忘了给他一个赞赏:他今天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做的很好。同时由于他的劳动,房间也变得整洁了。只谈事实,切记不可用过于浮夸的词语大加美赞!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他依然会试探你的边界,你是否能守住呢?当然上述的方法只适合4岁以上的大孩子,切不可照搬。一个家庭,没有规则,那是溺爱;可是如果执行的人过于严格死板,那是控制;所以育儿是需要一些智慧的,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适当的调整对策,才能养出一个有界限又不乏身心自由的孩子。
关于独立性,我就不赘述了,有句话说的好,“你剪断了我的翅膀,还怪我不会飞翔”。如果你不想落下这样的埋怨,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吧。他或许会做的很慢,或许会达不到你的要求,但那都是他的体验,唯有自己的体验才让他印象深刻。这里面有个重要的认知,你必须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完整的人,这样你才能平等的跟他对话,而不是操控。这样你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跟他商量,而不是永远听命于你。有了这样的意识,你还怕孩子不独立吗?
接下来,我会说一点我认为特别重要,而往往被我们忽视的问题,那便是信念输入的问题。每天陪伴孩子最多的是我们自己还有我们的家人,但是你有留意过你说过的每一句话吗?你对孩子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传递出什么样的信息,孩子吸收到了什么?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比如你跟别人聊天时,口无遮拦的说自己的孩子比较懒,比较丑,这些话恰巧又被孩子听到了,那这些信息就输入到了孩子的潜意识深处,长期下去就形成了孩子低价值感的人格。长大以后他要花费很大的努力才能冲破这个设置。或许有人不信,那就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吧,有一段时间,我正在训练自己克服所谓的恐惧,正好发生了一件事情,为育儿提供了一个契机。那天我们要带孩子一起出去和朋友吃饭,可她说不想去,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自己不认识他们,她很害羞,很害怕。我一听,嗯,时机刚好。于是我就对她说,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建议你还是去吧,带着你的害羞,带着你的害怕,一起去,看看能发生什么?经过劝说她答应了,后来吃饭时跟那家的姐姐玩的很好。回来后我问她,感觉如何?她笑着说,挺好的,好像也没什么可怕的。我说,你突破了自己,恭喜你,她也很高兴的说,我突破了自己。没想到过了两天,她嘴里在哼哼一首歌,《我突破了自己》,她自己编了一首歌曲,还要当原唱呢!事情到此为止,可是没想到半年后一年级的写绘课堂上,关于勇气,她能轻松的写出那样的经典句子,这或许就是真实的体验带来的影响吧!不管你信不信,我真的觉得这非常重要。于是觉察,觉察,再觉察……,反思,反思,再反思……。什么?你改变不了自己的固有模式,遇到事情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着急,一步一步来,日久天长,每天进步一点点,家人孩子乐哈哈。
好了,说的够多了。但是你要知道,我们是人,不是神,即使大脑里知道了那么多的理论,但是依然会犯错,依然会发火。犯错了,跟孩子道个歉,没什么大不了的,真实最重要。如果你此刻为了所谓的理论,压抑了自己,那股负能量迟早会冲出来,破坏力更大。愿妈妈们都能多看到孩子的美好!不要用你有限的思维,限制了孩子无限的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