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16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16

作者: 和弦夜光杯 | 来源:发表于2023-11-03 06:04 被阅读0次

    十行采集:第十六课参透生死,生命只在呼吸间

    1.佛说:缘由心生,随遇而安;心无挂碍,一切随缘。

    “安与住一样,但人不能做到随遇而安,因为人不满足自己,不满足现实,永远不满足,永远在追求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

    2.心灵的宁静是“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冷静与耐心的自我控制,更是一种与生活的苦难长期斗争和超越而沉淀出的成熟。

    “一个人要是会享受寂寞,那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

    3.随遇而安可以让人保持一种宁静的心态,而这种可以过滤出浅薄粗陋等人性的杂质,去除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安之若素、沉默从容,往往要比气急败坏、声嘶力竭更显涵养和理智。随遇而安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

    4.《圆觉经》中说:“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真正的生命是生而不生的,是无生的。

    “假如能够发觉在这生生灭灭之中,有个不生不灭的,生而不生,灭而不灭,动而不动,无形无相,就可以如佛经所说:‘证无生法忍,登菩萨地。’就可以不须断除生灭,就不在生死之中。”

    5.《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说:“悟道者不因利害、毁誉、褒贬、苦乐等而动摇,毕竟这一切迟早都会成为过去。”

    “人生以人生为目的,好好活在当下,人生的重点就是眼前。人必须全神贯注于当下,全身心地投入现在的生活当中,当下的幸福才是幸福。”

    6.“宇宙间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只有现在,永远都是现在。但是,现在也无法把握,它不断流逝,这种现象,我们暂且称之为‘空’。”

    7.“身外无心不着魔。”

    “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心性的本来,不了解思想、感情都像水上的波纹一样是假的,就会被水上的波纹所骗,而忘记自己水的本性。”

    8.弥勒菩萨说,成佛的境界即非常伟大、清净、光明、快乐、自在。

    古人云:“天下富贵者有三:贵莫大于无罪,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9.“什么才是圆觉自在的境界呢?那必须如《维摩经》上所讲的‘烦恼即菩提’,无论在任何脏乱、烦恼、痛苦的环境里,都一样清净、快乐。”

    10.“涅槃是个‘常乐我净’的境界。也就是说,你找到了这个地方,永远不生不灭,就是心经上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常乐,永远如此,是一个极乐的世界。”

    一行精华:

    佛说:缘由心生,随遇而安;心无挂碍,一切随缘。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悟道者不因利害、毁誉、褒贬、苦乐等而动摇,毕竟这一切迟早都会成为过去。”

    触动,反思,改变:

    人生最大的难关无非生死二字。人很奇怪,尽管最终都难逃这最后归宿,但却永远忌讳谈起这个字。这种矛盾心态,可能是人类作为生灵,在面对无尽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大自然时,生出的卑微感而导致的吧。

    学佛、悟道,最终是否有所成,看得就是他们能否勘破生死这个难关吧。这种勘破,一定不是言语上的随便说说,一定是行动上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深层次,一定是心态上的即重视又不重视。

    重视生死,才能有诚敬之心,知道人生除死无大事。而不重视生死,才能解脱由此而来的烦忧,知道生命只在呼吸间,从而更好地活在当下,活好每一刻。这也是辩证统一的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qu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