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16

《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16

作者: 和弦夜光杯 | 来源:发表于2023-11-03 06:04 被阅读0次

十行采集:第十六课参透生死,生命只在呼吸间

1.佛说:缘由心生,随遇而安;心无挂碍,一切随缘。

“安与住一样,但人不能做到随遇而安,因为人不满足自己,不满足现实,永远不满足,永远在追求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

2.心灵的宁静是“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冷静与耐心的自我控制,更是一种与生活的苦难长期斗争和超越而沉淀出的成熟。

“一个人要是会享受寂寞,那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

3.随遇而安可以让人保持一种宁静的心态,而这种可以过滤出浅薄粗陋等人性的杂质,去除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安之若素、沉默从容,往往要比气急败坏、声嘶力竭更显涵养和理智。随遇而安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

4.《圆觉经》中说:“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真正的生命是生而不生的,是无生的。

“假如能够发觉在这生生灭灭之中,有个不生不灭的,生而不生,灭而不灭,动而不动,无形无相,就可以如佛经所说:‘证无生法忍,登菩萨地。’就可以不须断除生灭,就不在生死之中。”

5.《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说:“悟道者不因利害、毁誉、褒贬、苦乐等而动摇,毕竟这一切迟早都会成为过去。”

“人生以人生为目的,好好活在当下,人生的重点就是眼前。人必须全神贯注于当下,全身心地投入现在的生活当中,当下的幸福才是幸福。”

6.“宇宙间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只有现在,永远都是现在。但是,现在也无法把握,它不断流逝,这种现象,我们暂且称之为‘空’。”

7.“身外无心不着魔。”

“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心性的本来,不了解思想、感情都像水上的波纹一样是假的,就会被水上的波纹所骗,而忘记自己水的本性。”

8.弥勒菩萨说,成佛的境界即非常伟大、清净、光明、快乐、自在。

古人云:“天下富贵者有三:贵莫大于无罪,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9.“什么才是圆觉自在的境界呢?那必须如《维摩经》上所讲的‘烦恼即菩提’,无论在任何脏乱、烦恼、痛苦的环境里,都一样清净、快乐。”

10.“涅槃是个‘常乐我净’的境界。也就是说,你找到了这个地方,永远不生不灭,就是心经上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常乐,永远如此,是一个极乐的世界。”

一行精华:

佛说:缘由心生,随遇而安;心无挂碍,一切随缘。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悟道者不因利害、毁誉、褒贬、苦乐等而动摇,毕竟这一切迟早都会成为过去。”

触动,反思,改变:

人生最大的难关无非生死二字。人很奇怪,尽管最终都难逃这最后归宿,但却永远忌讳谈起这个字。这种矛盾心态,可能是人类作为生灵,在面对无尽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大自然时,生出的卑微感而导致的吧。

学佛、悟道,最终是否有所成,看得就是他们能否勘破生死这个难关吧。这种勘破,一定不是言语上的随便说说,一定是行动上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深层次,一定是心态上的即重视又不重视。

重视生死,才能有诚敬之心,知道人生除死无大事。而不重视生死,才能解脱由此而来的烦忧,知道生命只在呼吸间,从而更好地活在当下,活好每一刻。这也是辩证统一的吧。

相关文章

  • 对佛学的看法

    之前看过《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南怀瑾老先生不愧是大师,把令人费解的佛家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表现出来,使我受益匪浅。...

  • 心怀慈悲,世界也会变得很温柔

    近来心情烦躁异常,身体却疲惫不堪。我只好来到书中寻找慰藉,正好微信读书推荐了《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睡前读一读,...

  • 读《佛在平凡人间》有感

    今天,看《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这本书的第二课—佛在平凡人间,文中是从六个方面来总结的。 1.在“家”修行才最难 ...

  • 乐施还要善施——摘自《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

    南怀瑾先生还说:“为什么人要布施、要慈悲呢?拿中国古文来讲,就是‘义所当为’四个字,人生就应该这样做。利人、助人、...

  • 放下手机去读书,立志再读书100篇(25~30)

    今天读《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一)的第16、17、18课。16课:心灵印记和精神图景。17课:渴望中诞生希望。...

  • 2022-04-19

    今天借了钱老师一堂课,让学生做《练习与测试》上16课的作业。 由于是当堂批阅,所以对于做错的孩子来...

  • 参加16堂创意课

    第一次画,的确可以发散思维,实现以点到面的改变。

  • 希言日记|确立目标,勇于行动

    日更已经已经16天了,16天里,除了日常工作外,我抽空看了《文心-叶圣陶、夏丏尊》和《七十二堂写作课:夏丏尊...

  • 跟着南师学做人—《南怀谨的16堂佛学课》有感

    佛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属于神秘地带。世人一方面求禅修心,另一方面却对庙宇规避。这种两极化态度说明很多人对于佛学的境...

  • 2019-04-11

    《七堂课》21天共读16-21/4.10 【姓名】徐丹丹 打卡日期: 2019.4.11 始于日期: 2019.3...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qu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