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sumif函数语法是: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
SUMIFS(sum_range, criteria_range1, criteria1, [criteria_range2, criteria2], ...)
sumif函数的参数如下:
第一个参数:Range为条件区域,用于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
第二个参数:Criteria是求和条件,由数字、逻辑表达式等组成的判定条件。条件还可以使用通配符:问号 (?) 和星号 (*),如需要求和的条件为第二个数字为2的,可表示为"?2*",从而简化公式设置。
第三个参数:Sum_range 为实际求和区域,需要求和的单元格、区域或引用。
备注:sumifs中criteria2为条件2,和criteria_range2均成对出现。最多允许127个区域、条件对,即参数总数不超255个。
当省略第三个参数时,则条件区域就是实际求和区域。
criteria 参数中使用通配符(包括问号 (?) 和星号 (*))。问号匹配任意单个字符;星号匹配任意一串字符。如果要查找实际的问号或星号,请在该字符前键入波形符 (~)。
二、入门篇
![](https://img.haomeiwen.com/i8503728/7a97af4dda06da09.png)
公式说明:
$A$2:$A$8是判断区域,拿F3的商家名称在这个区域进行判断是否相同,如果上同,就把C2:C8区域的金额进行求和。
如果只按C列进判断求和呢?比如,计算D列金额大于200的金额之和。公式可以变换为:
SUMIF(D$2:D$8,">200")
三、技巧篇
谈到隔列求和,可能就会想到用数组公式,其实只需要用SUMIF函数就可以轻松实现。
例:计算费用表中的计划和实际合计数。
![](https://img.haomeiwen.com/i8503728/e2b1681870a48c04.jpg)
公式:=SUMIF(B$2:G$2,B$2,B3:G3)
提示:SUMIF函数不只是左右示和,还可以上下求和。
四、进阶篇
SUMIF函数一般情况下只能进行一个条件的求和,但在二般情况下却可以实现对多个条件的求和。什么是二般情况下呢?
SUMIF函数的第二个参数是“求和的条件”,这个参数可以用数组形式。比如{"A","B"} {">5","<10"}
条件使用数组形式后,SUMIF会分别根据两个条件计算出结果,然后再用SUM计算出结果。
1、对多个商品进行求和
例:如下图所示。要求计算商品名称为手机和冰箱的销售之和。
![](https://img.haomeiwen.com/i8503728/2e440f30c6c61d97.jpg)
公式:=SUM(SUMIF(A1:A9,{"手机","冰箱"},C2:C9))
公式说明:
SUMIF(A1:A9,{"手机","冰箱"},C2:C9) 会分别计算出手机的销量(16)和与冰箱的销售量(14)。返回一个数组,即:{16,14},
SUM():对SUMIF返回的两个销售量进行二次求和。
2、按数字区间求和
例:如图一所示。要求计算入库数量大于等5,小于10的入库数字之和。
公式:=SUM(SUMIF(C2:C9,{"<10","<5"})*{1,-1})
公式说明:
SUM(SUMIF(C2:C9,{"<10","<5"}):因为大于等5,小于10的区间和可以用<10的和减去<5的和。所以先分别计算出这两个区间的和{21,10}
SUMIF()*{1,-1} 因为最终的结果是两个数相减,所以这里用数组与数组的计算,把第二个数变成负数{21,-10}。这样在后面用SUM求和时就可以让这两个数相减了。 即SUM( {21,-10})=11
五、怪异篇
如下图中,是一些不规则的数据,只关注填充颜色的区域,现在要计算所有A下面数字之和,看上去这个题没有好的思路,其实这个题恰好可以用SUMIF函数轻松解决。
![](https://img.haomeiwen.com/i8503728/46e067f61f11c535.jpg)
公式=SUMIF(B2:E7,B12,B3:E8)
分析一下这个公式,第二个参数是条件可以了解,第一个参数和第二个参数有什么关系呢?大家仔细看会发现第三个参数正好是第一个参数的区域向下偏移一个单位。
总结,SUMIF函数并不是只对规则区域求和,还可以对不规则的排列进行条件求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