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在拼搏,不敢有半点丝毫怠懈。把所有的时间都塞得满满的。工作工作还是工作,没有自己的生活时间。以为这样才是真正的成长之路。再加上现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连90后都说自己遇到了中年危机,一连串中年焦虑出来了。可是人就像需要吃饭睡觉一样的,其实是需要一点自己的生活空间,需要一点休息时间。需要这些来缓冲。
记得,我的哥哥读书时学习成绩很好,现在工作也很好。我总是很想赶上他。于是希望把一天除了吃饭睡觉,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可我还是赶不上他。可他呢从小就玩遍该玩的地方到现在他也是喜欢到处周游去游玩,也发现他也会看小说,看电视剧,看电影,发现他是饮食男女哦。
我呢,开始拼尽全力的学习,但真的完全不休息的情况下,越到后面效率其实是低下的。这样反而得不偿失,还不如痛痛快快的玩一下,然后再轻装上阵,学得更快,效率更好。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坦然地接受,我需要休息,我需要看电影,我需要运动,我需要这些无为的生活来调剂我的工作,调剂我的学习。放慢一点脚步,也许,是为后面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所以古代先贤所提倡的“无为”是一种思维模式,他其实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它不仅普遍存在于先秦时期许多思想家的学说中,而且关于他们思想的许多方面,对后代也有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无为思维模式是中国传统思维方法的重要特征之一。有无为而治,古人会把这种看作是一种理想乃至最高的情节。所以无为的思维模式是一种辩证的,反向的和妥协的思维模式。是种尊重客体的思维模式,它提示我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与行的活动中,对知与行的对象与客体要采取尊重的因顺的态度,不要无视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一味膨胀主体的自我意识,按照主观意识肆意妄为,具体来说就是认识事物要怀着虚静之心,排除主观偏见,做事情要以因顺的态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对客体的尊重也提示我们要尊重自己生存于其间的环境,现代人在追求自身发展过程中似乎已经为之过分,而因之不足,没有给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以足够的尊重,这已经造成了不良的后果。因此现在是我们想办法纠正和补救的时候了。因此今年中国环保税也出台了,政府也对这一块特别的重视,所以无论是人和环境都需要遵循天时 ,顺势而为。
这也是,我的笔名叫若无的由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