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呢,柚微要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死亡诗社》,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我也是不久前看的,然后就絮絮叨叨的写下了这篇影评。这也是我第一次写影评,然后就默默的写嗨了,哈哈。不知道算不算一篇正宗的影评呢?但是无论怎样,目的都是跟大家分享好的电影,希望大家喜欢。
《死亡诗社》是1989年的一部老片,由罗宾.威廉姆斯、伊桑.霍克以及罗伯特.肖恩.莱纳德主演。该片主要是讲述关于家庭束缚以及青春时期的思想启蒙,当然友谊也是本片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
《死亡诗社》,顾名思义,死亡与诗社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诗社,自然是有多人参与,才能称之为社。在一个传统守旧的学院里,学生们被四大信念:传统、荣誉、纪律、卓越所束缚,因为这所学院的升学率让人敬仰,分数、升学率,名牌大学是它的主旨,而高中生的青春、热情、梦想却被忽略。影片通过深入涉及到承认与小孩的矛盾冲突,妥协服从与自我现实的无奈对抗,禁锢的思想与年轻生命的对立,向我们展示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冷酷与因循守旧的封建面。来自于家庭的压迫以及来自于学校的束缚让许多年轻人失去梦想,失去自我,更甚至于他们其中有些人根本没有自我意识,完全按照父母给自己设定的路走完仅有的一生。
随后,本片的主角之一查理就问道:"各位先生,何谓四大信念?"大家众口笑着说:"模仿、恐怖、颓废、污秽。"他们对于青春的压制表示不满,却只好在私底下戏谑的反抗。当然,事先没有了解任何剧情的我看到这是完全没有理解影片主旨的。我甚至在主角们戏谑的说出他们的四大理念时,觉得他们太过于放荡不羁,而与尼尔住在同一个宿舍的陶德会成为他们的欺负对象。并且,我对学校给出的四大理念没有觉得不妥。可以看出,我的思想也有一定的禁锢性。不知道各位小伙伴看到影片的这一段是什么想法呢?是不明所以,还是一眼就窥探出传统与现实的冲突呢?
如果说查理的问话是这部影片的一个亮点,那么基廷老师的出现便是这部影片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学生们人生的转折点。他的出场方式便是与众不同的:让大家走出课堂,在历届学生的展厅里上课。对于一个传统观念性极强的学校,这样一种授课方式已经颠覆了传统,而他所引导的,正是一条自由之路。
"花开堪折直需折,时光易逝,今日轻绽浅笑的花朵,明日便将凋零。"基廷的出场首先便让我们知道时光的概念,人生苦短,若不在最好的年龄做最想做的事情,待年华逝去,你我垂老,空折花枝有何意义?他让学生们看历届学子的照片,让他们聆听那些已然凋谢的灵魂窃窃私语。与此同时,他将及时行乐的思想传授给他们,而这句及时行乐,造就了众学生们的勇气——追求爱情,追求梦想的勇气。
看到这,我才有些后知后觉了,我开始用另一种思想去观看这场人生的启蒙,没有传统的束缚,没有单一的观点,只有万丈光芒的青春和不顾一切走进黑夜的勇气。有时候,黑夜带来的,不只是恐惧与孤寂,它同样为我们带来无尽的迷一样的色彩,我们穿过白天的璀璨和黑夜的长河,最终到达彼岸。我们会发现,黑夜赋予我们的意义,并不比白天带给我们的光芒少。那一段忽略一切景色,执着向前的路程让我们心无旁骛的向前。彻夜的不眠为黑夜存在,黎明的曙光为黑夜存在,星空的璀璨为黑夜存在,而你我,也将融入黑夜,追寻人生的意义。
"因为我们都是凡人,孩子们,信不信由你们,这个房间里的每个人,总有一天要停止呼吸、僵冷、死亡。"这是基廷对及时行乐的理解。而我认为,他不仅对及时行乐做出了完美的解释,与此同时,他对死亡也做出了一个完美的阐释。每个人都会经历死亡,我们无需害怕,无需畏惧。平静的对待死亡,平静的等待呼吸停止,这是一种坦然的生命态度,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的。坦然面对,坦然接受。
这是基廷给学生们上的第一课,他以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慢慢了解自己,了解生活的意义以及人生的意义。
接下来的课里,他让学生们撕掉序言,站上课桌,用自己的方式走路,无需在意别人的看法。他所有的课里,似乎都含有一个寓意,那就是独立。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独立用自己的方式对待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件事物。正如他认为诗歌是展示个人思想的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别具一格的浪漫主义方式,不能用比赛的方法来评价高低对错。他打破了学生们的传统禁锢思想,让他们独立思考,学会品尝文字与语言。文学与思想能够改变全世界。
他告诉学生们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当一件事物囿于一个一成不变的观点时,应当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寻找不一样的见解。要有胆量出发,找到新观点。对他来讲,讲台,不只是书本粉笔的地方,更是一个全新的立足点,他看到青春的迷茫与蓬勃,也看到自己的梦想葳蕤生光。以至于我后来看到他为了教学与爱人分隔两地的时候心中感触良多,他心中的大爱让他选择留下,选择给许许多多被束缚的孩子们带去别样的世界。他不是放弃爱情,他只是懂得抉择,懂得付出,懂得自己在这个尘世的意义。
在这个年龄段,有一个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老师是极其难得的。大部分人活在束缚的当下与叛逆的思想中,他们感觉人生荒唐,不知未来有何意义,甚至于有了梦想,不敢去追求。他们别扭而无奈的走在人生之路上,不知道前进的方向。这也是现今许多人的投影。
其实时至今日,我们中的很多人也脱离不了这个传统观念。即使成绩优异,即使名列前茅,也还是不能顺着自己的心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人生的前五分之一,似乎就是为了大学而活,为了父母的希望而活。虽然他们的确是为了我们好,但是,他们同样也阻止了我们对未来对梦想的憧憬。年轻时不能轰轰烈烈做自己喜欢的事,年老后回想起来也不失为一种遗憾。
基廷先生的启蒙,让学生们对他产生兴趣,对梦想产生渴望。于是,他们找到了他的年鉴,得知了古诗人社,并且开始吸取生命的精髓。他们开始追求浪漫主义,让诗发挥魔力。他们读诗写诗,寻求及时寻乐的本质。"当我们死时,才不至于发现我白活了一场。"这是他们打破传统思想,真正成长的标志。他们赋予诗动感,同样也赋予生命色彩。
基廷先生的种种启蒙与自身对表演强烈的热爱,让尼尔鼓起勇气违背父母的意愿报名参加了《仲夏夜之梦》的话剧表演,也成功的让所有人看到了他的表演天赋;让纳克斯鼓起勇气联系克莉丝,并向她表明自己的爱意。《仲夏夜之梦》表演当晚,纳克斯携克莉丝共同前往,他们的结尾虽然没有明确在影片中表明,但是在携手的那一刻,所有的爱的勇气与意义都闪耀着最璀璨的光芒,不是么?而尼尔在成功的表演结束后,被父亲强制带回家,那些最真挚的鼓励与相信都遗失在风里,成为他一生的梦。
他没有反驳,没有挣扎,他被传统所束缚,他天性不羁,却被孝压制。他在暗暗长夜里,将花环握紧,戴在头顶,像一只迷失的精灵,进行生命终止的仪式。他找到了黑夜带给他的意义,可他却苦苦寻不到出口。他平静而又绝望的面对死亡,结束了生命。枪响的那一刻,不知道他有没有看到曙光,看到那个头顶花环,实现梦想的自己,成千上万的人会为他鼓掌,成千上万人欣赏他的天赋,这些都是他本应成为的样子,可囿于家庭观念,他选择死亡。对他来讲,也许死亡才是最好的解脱。他的父亲却未从他的死亡终觉醒,认为这一切悲剧的产生都来自于基廷。由此可见,他父亲的封建思想,传统思想是有多根深蒂固。
当学生们被迫在那一纸对基廷的处罚书上签字时,他们无奈而又沉闷。那些青春的放纵与梦想的成长又要归于平寂,那些被唤醒的渴望以及向往最终化作利剑,在漆黑长夜里将他们的心一点一点刺痛。他们走不出这黑夜,他们迷失在苍穹之下。这也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社会投影,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自由确实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多少人渴望自由,却又归于平庸。
当然,这部影片不仅讲述了关于现实与浪漫、传统与梦想以及正确的人生引导方向的重要性,也讲述了友谊的浪漫。学生时代的友谊,简单而又纯洁,一群人的谈天说地,一群人的梦想与青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尼尔与陶德的情谊。在陶德收到相同的礼物时,尼尔鼓励他,安慰他,让他有勇气让那份相同的文具长上翅膀,散开他心里一直以来的阴霾。而当陶德知晓尼尔的死后,那份镇定之后的哀嚎以及漫天大雪中不断跌倒不断爬起的背影令人心疼。那飞扬着的白雪覆盖不住他的思念,掩埋不了他的悲伤。
你知我慷慨,却长久离开;你解我愁肠,却无法久伴。那些年少的意气风发,未来都要我一个人走了。
影片的最后,基廷先生被校方辞退,学生们回到传统课堂,再无激情澎湃,多的是拘谨束缚。而最振奋的一幕就是当基廷先生取完东西后走出教室时,陶德那隐忍之后的爆发和沉寂之后的觉醒。他大声告诉他,"我们是迫不得已。"迫不得已才会签下那些名字,迫不得已才让你离开。我看见他站在课桌上,神色坚定的喊着,船长,我的船长!我看见许许多多人在他的身前站起,我看见他由最初的青涩变成一个坚定温柔的小大人,我看见他的挣扎痛苦,也看见他的青涩少年时。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仿佛见证了一场蜕变。一场野蛮原始的蜕变。毫无疑问,他是我最欣赏的少年。倘若说他是一把未出鞘的剑,那么此刻便是他最锋利的样子。他有着诗意的天赋,在野蛮原始的叫喊下,他是最棒的诗人。
《死亡诗社》:我们哭着进入此生,我们垂死离开人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