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脑因_能力的本质

作者: c5fd2d77bca8 | 来源:发表于2017-11-23 06:59 被阅读9次

    从小到大听惯了能力这个词,有的人擅长绘画,有的人擅长演讲,有的人擅长沟通,有的人擅长逻辑……

    关于这些,我们统统将其称为能力,由于太司空见惯,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能力的表象,而忘记了去深究一下能力的本质。

    因为习惯于被表象迷惑,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错误的归结了能力不足的原因。比方说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这样的说法:“我这个人,嘴笨,不太会说话”,“我这个人手比较笨,不会做手工”,“我从小身体就不协调,不能很好的完成复杂动作”等等诸如此类说法,这些说法见惯了觉得没什么问题,但仔细想想觉得有些滑稽,甚至细思极恐。

    大脑作为我们的控制中枢,当它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时,它并不是从自身寻找原因,而是轻易的控制你将责任归咎于嘴、手和身体。如果我们相信了大脑的话,那么就不能找到提高能力的最有效率的办法。实际上,嘴不过是一个执行大脑命令的器官,大脑怎么控制它就怎么说,不会说话,说话不流畅,问题的根子还是出在脑子里,因此下次如果我们还是感到自己的语言表达有问题时,我们不妨大方的承认,就是脑子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最有效率的提高方法。

    关于能力的形成

    让我们通过学习骑自行车的例子来看下能力是如何形成的,刚开始学习骑自行车时,肯定是左摇右晃,甚至摔倒,但随着一段时间练习之后,就能越来越稳,最后能对自行车掌控自如,怎么骑都不会倒。这个过程从表面上来看,是手和脚完成了对自行车的掌控,然而,其核心过程还是发生在大脑内部。

    刚开始学习时,大脑会给手和脚一个指令,当发现这个指令不能驾驭自行车时,大脑会不断的尝试改变指令,改变力度,调整手和脚的协同,这个过程不断的反馈,当最后大脑得到一个合适的指令,能够控制自行车的平衡时,大脑会再通过不断练习,反复强化这个指令,并将这个指令存入记忆之中,同时其相关的神经回路得到不断的强化。

    以后的每一次骑自行车,都是对这个神经回路的一次强化,当其固化到一定程度,就已经变成了一种自动反应模式,大脑已经不需要分配过多的精力来干涉这个过程,甚至可以在骑自行车时做些其他的事情。

    推而广之,其实几乎所有能力的形成过程,都是在大脑中的一个不断调节反馈过程。

    能力形成的闭合回路

    由刚才的例子也可以看出,能力形成的回路是一个闭环回路,从输入到输出,再反馈调节,这个过程缺一不可。

    这也是为什么强调,大脑必须要进行输出的原因,就拿写作来讲,如果大脑只是进行大量的阅读,而不进行写作,那么写作能力的提高也会非常慢,因为阅读只是完成了知识的输入,如果不进行输出,那么大脑只是在储存,而不是在分析加工和提炼,没有这个过程,大脑就得不到应有的训练。

    记得雕爷写过一篇文章《三个月培养出好美工》,里面他谈到了自己学习书法的经历,也谈到了如何成为好美工的方法。他是这么说的:

    “我第一天上“书法班”,老师就是教我们这样“临帖”:你需要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颜柳欧赵?选一个… … 然后,你先别看急写,你要先“读帖”,用眼睛去拆解这些字,特点是什么?同样是一横一竖,为何而颜真l 即肥映而端庄?柳公权挺拔又遒劲?欧阳询飘逸兼险绝?赵孟援… … 算了,我讨厌赵孟顺… … 你把一个一个的字,在脑海里读通了,从笔锋变化到间架结构,拆解完毕,再开始下笔。”

    “关于好美工的“方法论”:

    1 、找出心仪案例;

    2 、拆解并做出模型,

    3 、凭记忆临摹,

    4 、对比找不足;

    5 、再次凭记忆临摹直到满意,

    6 、周而复始一至五步。”

    雕爷所说的练习书法的经历还有好美工的方法论,其实都遵循了一个输入到输出的闭合回路。对练习书法来讲,读贴是输入,写是输出,拆解是大脑的分析加工;对成为好美工来讲,找出心仪案例是输入,拆解是大脑的分析加工,临摹是输出。

    这样的步骤其实可以推广到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过程中。

    PS:雕爷的这篇文章,是我很久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当时觉得印象深刻,但后来就慢慢忘记了。写作本文之前,也没有打算采用这个例子,然而就在写着写着的时候,随着大脑的不断思考,这个例子忽然就跳出来了,我非常好奇的就是为什么这个例子会忽然跳出来呢?为什么别的例子没有跳出来呢?我想这涉及到知识体系的嫁接和融会贯通问题,关于这方面,以后再详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脑因_能力的本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ua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