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原与草原

中原与草原

作者: 炅碣 | 来源:发表于2018-07-05 11:39 被阅读0次
中原与草原

汉人是汉朝以后出现的,是指接受儒家文化并按儒家文化生活的人,儒家文化和西方一神教的区别除了个体心灵归因不同还包含了人际关系(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而稳定的家庭形式需要定居,年降水量低于400mm无法进行农耕,中国400mm降水线基本与长城重合,即是儒家帝国的极限。长城以北必须游牧化,生活方式游牧化就不是汉人。纯正中原王朝无法驻军草原,驻军也会游牧化,所以儒家文化有地理依赖性(越不过长城以北,嘉峪关以西)。

中原拥有稳定的中央财政和官僚体系,君王的首要作用是象征正当性,继承人的身份必须是唯一的,嫡长子继承制。而草原上没有中央财政,税收成本比税收收益高,是熟人社会 (150定律邓巴数字)。

秦之前没有强大的草原帝国,西汉时期匈奴帝国却突然出现。是因为先秦时期诸侯国需要与小部落进行草原马的贸易,可中原统一之后大帝国会垄断中原市场,帝国政府可以干预甚至取消贸易,草原小部落只能依靠战争抢东西,逐渐形成草原大帝国。草原生产生活战斗的单位是合一的,战争效率很高,战争是净收益,对中原来说战争却是净消耗。大可汗通过垄断对战利品的分配权衍生出草原的中央财政,所以必须要持续进行战争,大可汗的第一要求是必须能打,可汗的继承人就不能是小孩,一般来说继位制是兄终弟继。当第一代大可汗都死掉后,子侄辈就会分裂内战,草原大帝国就解体了(胡虏无百年之运),会有周期性的继承危机。

中原帝国熬到草原帝国分裂的时候才有下手的机会。而中原的官僚体系会从开国的工具变成帝国的寄生虫,导致周期性的衰败危机。再加上气候变化,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南方征兵征税,中原就会在内外夹攻下崩溃,原本可以靠贵族重建秩序,但贵族已经被君王和官僚铲除了,只能通过草原力量注入中原恢复秩序。统治者大多来自东北,这里是中原和草原的过渡地带,懂农耕也懂游牧,入关之后就可以建立胡汉二元帝国,皇帝兼可汗,用中原的财富养着草原骑兵,大汗的继承逻辑就变成了父终子继。

相关文章

  • 中原与草原

    汉人是汉朝以后出现的,是指接受儒家文化并按儒家文化生活的人,儒家文化和西方一神教的区别除了个体心灵归因不同还包含了...

  • 豪族社会的终结---中国史纲读书笔记005

    中原地区的统一,迫使草原小部落凝聚成庞大的草原帝国,并与中原政权进行斗争。而这斗争的一个副产品就是豪族的兴起,与皇...

  • 《枢纽*中国史纲50讲——为什么汉人不能统治长城以北》 读书摘要

    中国的历史上,中原和草原一直是互相塑造,呈现一个相爱相杀的关系。 没有草原就没有中原,没有中原也就没有草原。所以说...

  • 答疑:金朝如何理解岳飞?

    中原与草原的互动,塑造着我们这个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形成超越单个区域之上的认同感。中原史和草原史都是中国史的一部分...

  • 中都张北

    中都草原不算最美,但依然却吸引着很多游客!我想这与此地的历史与文化不无关联!昔日的张北,因地处草原游牧区与中原农耕...

  • 随笔 41 枢纽读书笔记 05 中原-草原 二元帝国的建立

    一、中原-草原 二元帝国模式探索的三阶段 到了司马氏的晋代,中原变成典型的“内敛帝国”,高度依赖于皇权与豪族间的合...

  • 随笔 39 枢纽读书笔记 03 匈奴的兴起与中原的豪族化

    一,匈奴为何崛起? 在中原一统之前,北方草原上的游牧部族逐水草而居。小部落自由地以肉奶马匹与中原诸侯交易其他必需品...

  • 中国历史016#

    中国历史016# 时间座标:1,商周之变,普世主义理想开始出现。2,周秦之变,中原大一统,开始中原与草原的相互塑造...

  • 换一个角度看约定俗称的事情

    我们换一个角度,看约定俗称的事情,就会获得不同的问题。 比喻,我们一直认为中原文明,高于草原文明,草原文明是中原文...

  • 2017-07-15

    中国的历史很悠久,除了更替延绵的中原王朝外,草原上游牧民族的历史也算得上长久,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战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原与草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xe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