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5日星期五
1.“天将降大人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对于孟子的这段话,我相信,绝大多数上过初中的人都能达到背诵的程度。但我的问题是:失败、痛苦,一定是成长所必需的吗?这个问题先放着,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2.根据典记,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得详细些。”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
“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
“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患者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
很显然,“治未病”——病情未发作之前就铲除病根,显然比等到病情严重,病人痛苦万分,甚至病入膏肓的时候再治疗更好吧?这样的痛苦显然是人生所必需的吗?
3.现在很多人都在炒股,很简单的问题,你有没有必要说,我为了检验一下自己抗打击,抗挫折、忍受痛苦的能力,然后故意拿自己的钱财去试错——等亏的差不多了,我忍受着痛苦将亏掉的钱再赚回来?我相信,就是傻子也不会那么干的——因为傻子根本不会炒股。
4.孩子刚开始学说话,有个字发音不准,你为了实施“挫折教育”——提高孩子未来抗打击、抗挫折的能力,然后“咣”就是一耳光,“给老子说清楚,下次再说不清楚,老子再赏你几耳光!”孩子刚开始学走路,摔了一跤,你还是为了实施“挫折教育”,“啪”又是一脚踹过去,“怎么走的?!好好走,走不好看老子怎么收拾你!”我相信,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要么你的孩子从此残废了,要么你残废了——脑残。
5.通过这几个例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失败、痛苦显然不是成长所必需的。换句话说,失败、痛苦是一个人成长(成功)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6.这个结论对我们的生活有何指导价值和意义呢?
第一,对于一些不要的失败、痛苦,我们要通过学习、观察、思考、分析、判断,能尽可能避免,就尽可能避免。著名心理学家维多克•弗兰克尔说:“如果它(痛苦)是能够避免的,那么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事,因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活出生命的意义》华夏出版社2018版184页)比如,我们可以通过锻炼增强体质,通过体检提前预防疾病;通过学习正确的投资方法,尽量不要变成被收割的“韭菜”;通过马上行动,减少拖延导致的焦虑……
第二,对于不可避免的失败、痛苦——我们的一生中一定会遇到——有时是他人或客观环境造成的,有时是我们自己决策错误造成的,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对于无法避免、无法消除、既成事实的失败、痛苦,我们要学会正确的面对。那些牛人、伟人之所以成功,不是失败、痛苦使他们成功了,而是即使身处失败和痛苦之中,他们依然选择了在逆境中努力奋斗、拼搏,促使他们成功的不是苦难本身,而是他们面对苦难时的态度、精神以及正确的行动。很显然,顺境中他们会更成功。而大多数默默无闻的人,之所以最终默默无闻,是因为他们面对不可避免的失败、痛苦时,稍微挣扎一下就放弃了,甚至根本没挣扎就放弃了。你打算怎么选择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