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语言中,最有力量的6个字是:“我给你讲个故事”。
在《故事的魅力》一书中,作者保罗说出了答案。
首先,讲故事很简单。每个人都会讲故事,不需要拥有任何文凭。
我们知道很多著名作家都只是小学毕业,最典型的是作家残雪。她被国外作家誉为中国的卡夫卡,却是被国人低估的作家。直到2019年入围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赔率榜,大家才知道中国作家不是只有莫言。今年,在国人都在为村上春树再一次陪跑诺贝尔奖,感到可惜的同时,她又再一次进入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赔率榜。连续两年进入诺贝尔奖的赔率榜,她才逐渐走入了国人的视野中。
其次,讲故事不受时间影响。讲故事的方法将永远有效。
第三 故事不受人的因素的影响。不论年龄、性别,任何人都喜欢听故事。这在今日头条随处可见。
第四. 故事具有感染力而且具有广泛的传播性,一个好故事自己就可以像野火一样传播。
第五. 故事容易记住。心理学家们认为,故事中的事情要比其他事容易记住20多倍。
第六. 故事可以给人带来灵感,引发更多人写出相似的故事。
第七. 讲故事可以尊重听众。你无须高傲地告诉听众要想什么或要做什么,故事本身就会传递你的信息。
让我们来看看讲故事的本质——叙事方式。要让别人明白你所讲的故事,首先,你要有良好的叙事能力,不同的故事类型要选择不同的叙述方式。
一句话,要精心设计故事的叙述方式。同一个故事的两种叙述方式。
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
第一种叙述:
在我8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带我乘着条小船去捕鱼。当暴风雨来临的时,我们距离海岸有5英里远。
父亲给我穿上救生衣,在我耳边悄悄说:“孩子,你相信我吗?”我点了点头。他把我推下水。
我不是在开玩笑,他真的就那样把我推了下去!我落入水中,便浮出水面,感觉呼吸困难。海水刺骨的冷,海浪汹涌,太可怕了。
然后,父亲紧跟着我跳入水中。我们惊恐地看着小船翻转沉没,但父亲自始至终都紧紧抱着我,告诉我不会有事的。
15分钟后,海岸警卫队的直升机来了。后来我才明白,父亲因为知道我们的小船已损坏,即将沉没,便向海岸警卫队求救,并告诉他们我们的确切位置。
他想,与其冒着船翻沉后被困的风险,不如把我抛到开阔的海面上。就这样,我懂得了“信任”一词的真正含义。
第二种叙述:
在我8岁那年,我和父亲出外捕鲭鱼时被困在暴风雨中,那时我从父亲身上学会了什么是信任。
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我们没有捕到一条鱼。父亲知道我们的小船即将沉没,因为那是一条“土星”牌充气船,这种船一般来说都非常结实,但那条船曾经在暴风雨中受损,父亲猜想这有可能发生翻船。
总之,暴风雨太猛烈,已经超过充气船的承受能力,船开始漏水。于是,父亲向海岸警卫队求助。不像现在,他们那时每天24小时服务。
他告诉他们我们的位置,然后,为了避免被困水下的危险,他给我穿上救生衣,把我推到水中,接着他自己也跳下去。
之后,我们就等着海岸警卫队的到来。当然,15分钟后直升机就出现了。我想那是一架西科斯基MH60猎鹰飞机——我们最终安然无恙。
听完两个版本的故事,你更喜欢哪一个呢?肯定是第一种,叙述充满戏剧的张力,故事步步铺成,最后巧妙揭示出答案。
而第二个版本的故事则一团乱,过早地解释了父亲的意图而扼杀了故事的戏剧性,没有描述真实体验,有太多的“不相关细节”,最糟糕的是,故事的“核心金句”——“孩子,你相信我吗?”没有出现。
这第二种讲法,正是我们多数人最容易犯的毛病。
要讲一个故事,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而讲?你讲这个故事的核心思想(故事的底蕴和立意)在哪里?你想要表达什么?写之前,和修改时都要不断地问自己这个问题。
弄清楚这些之后,再去设计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在叙述的过程中,要注意塑造一个能够引起听众情感共鸣的主人公,然后通过故事技法,制造各种悬念来形成故事的张力。
再添加一些细节,无关的细节删除掉,重点表述与主题相关的细节,最后给故事加上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
这个结局可以是有趣的、可以是感人的或者是给人启迪的,但千万不要像第二种叙述方式那样,一开始就把结局和故事结尾和盘托出。
1. 不要受“故事原型”限制。同一个故事可能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有不同的讲述方式,你需要通过增加或者压缩细节和场景来改变“故事时空”,突出、强调你想突出、想强调的情节。
2. 少用解释性语言,尽量用描述性语言。比如:因为天很冷,所以我穿得很多。就不如说:那天天气太冷,我穿上了厚厚的羽绒服。
3. 叙述故事情节时,要善于“留悬念、抖包袱”。尽力用情感去演绎故事,用情节的跌宕起伏来吸引听众,用声音的抑扬顿挫来表达情感,那故事效果就会更好。
你同意吗?告诉我你的想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