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忽然开始写长文了,其实我很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只不过最初是想弄微信公众号,不过人在美国,没有中国手机号,整个申请过程真是心相当累,用户体验值为负,于是我果断决定弃暗投明,搜索了半天微信公众号的代替品,最后选择了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的简书,但就冲它用户验证可以用国外手机号,I'm in!
其实去年一年,我几乎每个月都会给自己一个21天挑战:跑步半小时,吃丰盛的早餐,读书两小时……虽然最后可能只完成了三分之一,但也总好过毫无进展吧?!今年给自己的第一个21天挑战,就是日更一文啦!除了怕自己丧失写超过140个字的能力之外,也为了记录和分享自己在美国这几年的生活。
说到21天习惯养成效应,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我对此深信不疑,因为我曾经亲身实验并成功过。时间回到2010年,当时我正在准备申请去美国读研究生,别的材料都差不多了,托福也考了,就差一个GRE,但日子恍恍惚惚不知怎么就到了离十月份考试还有25天的日子,而当时的我准备程度差不多就等于知道红宝书上那些我早就知道意思的英文单词的程度,也就是……啥也没准备。一看表发现时间紧迫,我赶紧抽出身边小本本,制定了一个“21天备考计划”。本来我想拍下我当时的笔记,但是出国后我亲妈在整理房间时把小本本随手丢了……那就姑且用文字表达吧:
- 首页写下一句激励自己的话,村上春树说的“行动决定思想,反之则不行”
- 第一页写下自己对21天后的期许:GRE模考成绩达到1300分,且每一次模考成绩都要高过上次
- 每一天晚上写下第二天的备考内容,如:熟背20页红宝书单词,完成一套模拟题
- 每完成一项项目就用力划掉,一天结束后写下当天的反思和对第二天的期许
- 21天后写总结
*还有一项不在计划本上的:这21天内完全断网!
从定下计划第一天开始,我就像《消失的女孩》里女主角那样一丝不苟努力严格执行着计划,因为我很清楚,这是我唯一一次考GRE的机会,而考试成绩将很大程度决定我能不能去美国读研究生。于是我每天都早上5:30起床,抢占学校的自习室,为了能早到,我前一天晚上就会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准备好,一天下来,除了上课的时间我基本都泡在自习室里以最高的效率k书。印象很深的是我那时在食堂排队时甚至在洗衣服时,都会争分夺秒的捧着红宝书背单词,室友都觉得我疯了。每天晚上回到寝室后还会在床上继续奋战到12点左右才睡觉。但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在慢慢进入状态,大概第10天就把红宝书背完了,之后又背了好多遍,大概到了第18天,做这所有的工作都觉得很顺其自然,其实习惯在这时候应该已经养成了!最后的两天,我每天过2000多个单词,刷完最后一遍红宝书。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时间到了考前两天。回头看我的小本本:所有的计划完成率至少98%,每一次模考都奇迹般比上一次高,最后一次大概1300多,最重要的是我真的做到一秒也没有上网!(我怀疑当年除了老年人以及被困在无信号荒岛上的年轻人之外,全世界大概只有我一个人做到)21天后我打开电脑浏览新闻,真的感觉我像从外星来的一样:原来世界发生了这么多变化!(于是从此以后我再也没做过逼自己不上网这种傻事……)
到了考试当天,我抱着充足的信心走进考场,刷刷答题,虽然赫然看见卷子底部印着“2003版权”,我也没多想只管答题。出考场后跟当时一起去的好盆友对答案被告知这次好多题都是真题,而从来没有做过真题的我一对答案才知道,这次算是考砸了。从坐上公交车后就开始哭,回寝室继续哭,我在伤心,伤心我的美国梦就在这一刻正式破碎了。
然而几天后剧情大反转:我收到消息说这次GRE考试发错了考卷,所有考生成绩作废,可以选择参加一个月后的重考或者第二年六月的6G(当时GRE一年只有两次考试机会)。这件事到现在还能查到,GRE出题机构ETS的人生一大污点。而我却很开心,果断报了11月的考试。接下来的备考似乎特别轻松,深深感觉21天效应奏效了!最后成绩出来我得了1430/1600(英语650+数学780),没错在不得满分不是中国人的数学部分我还扣了20分……
这分数已经远远超出我预期了,最后当然我也如愿来到美国,真的到了美国课堂上听教授讲课,才发现原来GRE考试真的有用!从听课到阅读到与他人交流,真的能把GRE里学到的知识充分利用!
这个故事是21天法则发生在我身上的奇迹。2017年,你也来试试吧!给自己21天,养成一个憧憬了好久的习惯,相信我,不需要21天那么久,你就能发现质的变化!
Ps. 谢谢小伙伴们的打赏支持,我很感动。像我开头说的一样,日更一文是我对自己的挑战,不是为了赚钱,所以打算关闭打赏功能,如果你支持我,请转发文章到你的朋友圈吧!或者给我点赞和评论,一起来脑力激荡>_<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