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青音#拖延症#自卑#价值感#认知
一、拖延症不是病
拖延症在临床上不算是一种病,当我们说一个人有“拖延症”时候,不是说他生病了,而是说他的行动力出了问题,每个人的行动力之所以不同,说白了是个人选择。意思就是说,你认为重要的事情,在别人那里既不紧急,也不重要。
仅仅用价值观还不能完全解释“拖延症”,因为,有些人明明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也会一拖再拖。
现在,我们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看“拖延症”,看看它背后对应的人格特质。
二、拖延背后的人格特质
当我们面对一件事的时候,之所以出现拖延,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害怕。
害怕做不好,害怕失败,更进一步就是,害怕失败后没有办法面对别人,以及面对内心的自己,这时,为了维护完美的虚幻形象,就会下意识地不去行动,或者拖延。
出现拖延的另一个原因:没意思
就是觉得人生没有多大意义,觉得自己做的事没有多大意义。总是一副得过且过,无所谓的心态。他们的借口就是“我淡泊名利”,“不要这么认真,一认真就输了”等很丧的话。
其实我们忽略的一点,淡泊名利也是需要条件的,就像考上大学选择不去上,和压根都没有考上的人也不去上,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小时候不被家里人重视,做的事不被认可,身边的人经常打击等造成,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解决,是很难有激情的去做事。
还有一个拖延的原因:缺乏延迟满足
做事的时候,没有耐心,追求即使满足,在短时间内要看到效果,一旦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会焦虑,甚至会自我攻击,觉得自己不行。
在《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里,派克讲到自律的四原则之一就是:推迟满足。
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在很多家庭教育里,不但不教,而且还会有意满足孩子的一切,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父母自己不自律,在孩子面前酗酒抽烟,没有自制力,孩子也会有样学样。
自律,是一个人走向心智成熟的必经之路,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一个人不能做到延迟满足,他也是一个心智不成熟的人,也可以说他是个孩子状态。
三、感
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看多了之后,最大的发现就是,心理学更像是一种反思机制,通过生活中的某个行为,或者说的某些话,来看到背后机制。“拖延症”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点,通过它,可以看到一个更真实的人。
我们常说,要学会识人,看一个人是否拖延就是一个识人的突破口,类似这样的突破口,还有“暗恋”等,之后在慢慢写。
四、行
接下来要做的,不是急着去审视别人,先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对标着看看自己身上是否也有这些现象,当再出现这些现象的时候,把它记下来,能意识到自己是害怕,还是不会;是这件事真没意思,还是自己缺乏干一行爱一行的能力;是自己没耐心,还是缺乏毅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