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书中,彼得蒂尔讲过这样一个问题,在面试时常问面试者,“在什么重要的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的看法?”
一般是回答不好这个问题的,因为你看你既没有看法,也不敢与其他人不同。换句话来说,缺乏智慧和勇气的人,是大多数的。
没有人能预测未来,但有2点可以肯定,1.未来必然与现在不同;2.但变化必须基于当今的世界。所以说,针对上面这个反主流的问题,好的答案是要让我们尽可能的看见未来。
周末去参加一个自雇的活动,一群各色职业的人一起讨论自雇的可能性。其中有这样的一个问题,我认为是最关键的。“你有什么一拿出手就惊艳全场的技能吗?它可以支持你自雇吗?”
首先,必须惊艳全场,比如你唱歌很厉害,你很会演讲,很会主持节目,你会设计能设计图纸,你会编程会修电影,你会写文案,会当老板,你很有号召力……这些可能是惊艳全场的技能。其次,后面接着一个问题,他可以支持你自雇吗?说明这个技能不仅仅是自我娱乐的,还需要是服务他人,创造价值,为他人解决问题的技能。范围又缩小了。
当时问到我这个问题,顿时也有些懵了,以前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没想到,也就忽略过去了。日子那么长,顿时也过去了很多。这是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
如果说彼得蒂尔的问题是关于洞见和勇气的问题,那么关于自雇的问题则是一个想获得更多自主权的基本问题。
你的生命,有多少种可能?也许开始是无数种,越往后,范围越小,最后专注某个狭小的领域。也可能是开头很窄,随着路越走越多,可能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到达一个自己未曾想象过的世界。
不管是自雇还是受雇于企事业,都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移动互联网之前,我们读书那会,还叫核心竞争力。概念换了,自品牌的概念或许更宽一点,但思路没变,都需要拓展自己的长处,发扬自己的优点。
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方法总是有很多的,比如朋友圈做微商?别笑,真有人这么干。比如,经营自媒体,寻找机会变现。比如,直接卖货,比如贩卖二手知识。比如,先从免费的单开始接,慢慢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比如,把自己当一个产品,经营好自己也就成为一个品牌了。(席间,听说某个普通姑娘,长年在朋友圈刻画高逼格形象,最终成功接触到很多有钱人的例子。)
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抵达目的地,说起来轻巧,但前面有无数个坑等着你踩。就算有人教,也仅仅是少才一些坑而已。走过很多路,听过很多道理,却仍然无法过好一生。
于是,你需要尽早尽快尝试,迭代的速度,影响你到底目的的速度。
《精益创业》中有提及这样一个概念,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化可行产品)概念最早由埃里克·莱斯提出的。一经提出,MVP在硅谷和软件编程行业很受欢迎。比如你设计一个APP,一开始的版本,可能只有最基础的几个核心功能,UI可能很丑,也可能有些卡,时常有一些故障。但是在不断地迭代修改中,产品变得越来越好了。你不需要把所有的都准备好了才开始行动。有一个核心的想法,在真实的世界横冲直撞,你不是要造火箭,获得真实的反馈永远比闭门造车更重要。
最后,愿你早受挫折和打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