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佛入中国,傅奕、韩退之以为自后汉明帝始。然《魏略·西戎传》曰:“昔汉哀元寿元年,博士景虑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传浮屠经。”是释氏之经,自前汉已有之。又《汉武故事》:元狩三年,穿昆明池底,得黑灰。帝问东方朔,朔曰:“可问西域道人。”曰:“此劫余灰也。”则佛于武帝时,似已入中国。至薛正己记仲尼师老聃,师竺乾,则似三代已有之,然诞妄不足信也。
〔试注〕
1、傅奕:(555-639年) 唐初学者。唐相州邺(今河南省安阳市)人。隋开皇中,以仪曹事汉王谅。唐武德初,拜太史丞,迁太史令。精天文历数。生前多次表奏废除佛教,都没成功。其思想对后来韩愈等人反佛有很大影响。
2、韩退之: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祖籍郡望昌黎(今属河北,一说辽宁义县),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3、后汉明帝:汉明帝刘庄(28-75年),初名刘阳,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光烈皇后阴丽华,东汉第二位皇帝(57-75年在位)。
永平七年(64年),晋·袁宏《后汉纪》:“初,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项有日月光,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遣大臣蔡音、秦景等出使天竺,西去寻访佛法。永平十年,二位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应邀和东汉使者,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永平十一年,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白马寺。
4、《魏略》:编者为魏郎中鱼豢,为三国时代中记载魏国的史书。此书久佚,现今只留有佚文。其内容分别由《后汉书》、《翰苑》、《北户录》、《三国志》、《法苑珠林》、《太平御览》等书所引用。清代史家王仁俊、张鹏一分别为此书作了辑佚工作,其中以张鹏一辑本为佳,辑有25卷并附遗文6条。
5、汉哀:汉哀帝。刘欣(前25年-前1年),西汉第十三位皇帝,在位7年。两个年号:建平(前6年)、元寿(前2年)。典故:断袖之癖。
6、景虑:虑字有误,别处作景卢,西汉时期人。
鱼豢《魏略·西戎传》记载: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庐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但对传进的具体时间,说法很多,学术界一般认为,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口授浮屠经,当为佛教传入汉地之始。
7、大月氏:大月氏是公元前2世纪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在公元前2世纪以前居住在中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在中国先秦时代的古籍中,或译作禺知、禺氏、牛氏等,后来也有译作月支的。
8、伊存:伊存授经:《三国志·魏书东夷传》注引《魏略》载:“天竺有神人,名沙律。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者伊存口授《浮屠经》曰复立者其人也。”
9、《汉武故事》:《汉武故事》二卷,《隋书·经籍志》始见著录,作者不详。《旧唐书·艺文志》入乙部起居注类,《新唐书·艺文志》书名作《汉武帝故事》。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于作者始称“世言班固撰”,故《宋史·艺文志》从之,径书班固之名。然司马光《通鉴考异》云:“《汉武故事》语多诞妄,非班固书,盖后人为之,托固名耳。”是以即晁氏亦又谓:“唐·张东子(柬之)书《洞冥记》后云:‘《汉武故事》,王俭造。’”实际上,当为六朝人托名所作。又,其他古书引《汉武故事》文字,多不见于今本,故知今本已在流传过程中有缺失散佚之处。
传世的《汉武故事》版本颇多,多种丛书,如《古今说海》、《古今逸史》、《说郛》等,均收有本书。鲁迅《古小说钩沉》所辑本书,以《初学记》、《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多种类书及有关正史详加校勘,并著校记,比较精备。
10、元狩三年:前120年。汉武帝的第四个年号(前122-前117)。
〔附〕汉武帝的年号
汉武帝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建元”(公元前140年)。“元”即开始,在汉武帝之前,帝王没有年号,汉武帝开始创建年号,敢于做前人未曾做的事,这种开创精神充分体现在“建元”这个年号上。6年后(公元前134年),天上有“长星”出现,以为祥瑞,汉武帝于是改年号为“元光”。“长星”即“彗星”,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扫帚星,后人认为它是不祥之兆,而汉武帝则认为它是吉兆,甚至为它的出现改年号,可见汉朝人对这种天象的认识与后人大不相同。又过了6年(公元前128年),汉武帝改年号为“元朔”,“朔”具有“初始”的意思。此时的汉武帝,已从少年皇帝长成了青年皇帝,具有成就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元朔”体现出了汉武帝的自信。又过6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获得了一头白麒麟,以为祥瑞,改年号为“元狩”。“狩”就是打猎,该年号有纪念猎获了白麒麟的意思。又6年(公元前116年),汉武帝在汾河上得到了一尊宝鼎,又以为祥瑞,改年号为“元鼎”。又6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于泰山封禅。泰山封禅是非常神圣之事,它标志着某个帝王作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并已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一般帝王是不敢有此动议的。继秦始皇之后,汉武帝是第二人,因此,改年号为“元封”。到此为止,汉武帝共用了6个年号。有趣的是,每个年号的使用期均为6年。
汉武帝使用的第七个年号是“太初”(公元前104年)。在此之前,汉朝一直以十月为岁首,这一年,汉武帝改以正月为岁首,为纪念这一开创性的改制,所以更年号为“太初”。太初四年后(公元前100年),因连年干旱,汉武帝改年号为“天汉”。“天汉”即“天河”,年号的意思是要通过自己的修德勤政来感动天帝,让天河里的水化为甘霖降于人间。又4年(公元前96年),汉武帝改年号为“太始”,含有“荡涤天下,与民更始”之意,可见,汉武帝在不断地追求事业上的新起点。又4年(公元前92年),改年号为“征和”,含有“征伐四夷而天下和平”之意。看来,汉武帝已陶醉于自己征服周边民族而使天下太平的伟业之中。又4年(公元前88年),汉武帝改年号为“后元”,这是汉武帝使用的最后一个年号。后元二年,汉武帝便去世了。有趣的是,从“太初”到“征和”,4个年号各自的使用期都是4年。
11、昆明池: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昆明池开凿。主要目的在于拓宽加深“灵沼”,并扩其地以象滇池。昆明池建设之初是为练习水战,后为泛舟游玩的场所,唐时干涸为陆。2015年,陕西省实施“南水北调”联接“引汉济渭”工程,在昆明池旧址建设斗门水库(昆明池)。
12、薛正己:或指薛季宣。薛任武昌县令时在西山建正己堂,并写了一篇《正己堂记》,记述当时广辟射圃,“张设射侯,创新堂陛”一事。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
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13、竺乾:天竺 。古印度的别称。《弘明集·正诬论》:“ 老子即佛弟子也。故其经云:‘闻道竺乾 ,有古先生,善入泥洹,不始不终,永存緜緜。’ 竺乾者, 天竺也。泥洹者,梵语, 晋言‘无为’也。若佛不先老子 ,何得称先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