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是一个强调个人终身学习,追求认知升级的时代。再过39天,2017年就要过去了。这一年的学习,你成长了吗,收获了什么,取得什么进步?
对这个问题,我自己的答案是通通没有。今年以来,我在“得到”“有书”“千聊”等平台报名了不少课程,学习了商业、国学、育儿等知识。也按照罗胖说的,把学到知识再复述一篇。目前,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已写了228篇文字,但对我的工作生活没什么用。
关于读书的作用,网上有过这样的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为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我不想要用上面类似的话来自我安慰。对我来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作为一个30多岁的人,心态放再宽,能让我奋斗的时日并不多。也不是人人都能像褚时健先生那样七十岁后了还能触底反弹。所以,我需要的知识是学了就能用,像一个好的U盘一样即插即用。
这两天我一直想为什么会是这样子?明明我已经很努力了啊,学习笔记也做了7本了。可是一年到头来,怎么效果这么让自己不满意。
结果,我发现问题就出在,我对知识的认识上有问题的。我一直以来,我总是去追牛人学高手。但一直没有考虑对方提供的信息(即他们的思想、见识、方法论)对自己是否有用。而这是不对的。
知识是什么?那是对你有用的信息才叫知识。至于什么叫有用的信息,即是能解决你当下所面临的问题的信息。这意味着学习以后,只要输入这个信息,就能输出解决问题的信息。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现在面临一个问题,三乘以三等于几?然后,你去学习乘法口诀,完了后,你立马能根据“三三得九”转出信息:三乘以三等于九。
所以,在学习知识前,一定要带着问题去学,然后用“输入—输出”模式来检验你学习的信息是否有用。否则,像有的人天天学国学,看完后,说起道理来也是头头是道。可是,事到临头,那些道理统统抛到吕宋岛去。一点受过儒家温良敦厚熏陶过的样子都没有。
再形象点的说法,学完知识后,一定要让它穿过你的身体,成为你的本能。
拿开车来说,我们都知道,新手在开车时,才会在脑子里想着嘴里说着,“一踩二挂三转四呜五放六稳七抬”按口诀操作。但对老司机来说,想都不想,一坐上驾驶位,踩离合器,挂挡,开左转向灯,鸣喇叭,松手刹,稳油门,慢慢抬起离合器,一瞬间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般。这是如何开车的知识已成为老司机的一种身体本能。当他想开车时,不需要再回忆储存在大脑中关于如何驾驶车辆的信息。
对于那些商业知识,思想认知等,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学完后, 不能用起来,尤其是用能否解决你的问题来检验它,那么很快就忘光了。即使你学完以后,立马做笔记,写学习心得,但就像你忘了以前的课堂笔记和作文一样,依然被你忘记。只有当你的大脑开始习惯用商业思维看问题时,才是真正地把商业知识学到家。
带着问题寻找有用信息,让知识成为身体的本能,才是最好的学习模式。
网友评论